胡桂連
【摘 要】《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是職業學校機械、機電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機械行業的工作崗位,不管是設計人員還是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都必須具有這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本文主要結合本人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優化本課程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 教學方法探討
這門課程是機械類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它具有名詞術語多、標準項目多、抽象概念多,涉及知識面廣,同時理論性和實踐性也很強,而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基礎薄弱,接受能力差,對機械專業知識認知很少 。很多同學會感覺內容多,不會應用。針對這種情況,本人結合實際教學體會,根據本課程的特點,就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方法等方面提出見解。
一、樹立本課程的重要
最大的障礙,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勢必會影響到教學秩序。因此,課程教學之前進行專業教育無疑是提高他們興趣的最佳切入點。目的除了讓學生一開始就了解本課程與將來所從事的職業關系外,還應該讓他們對本課程在其所學專業中的地位,作用及重要性有所了解,使他們一開始就有一種危機感和緊迫感,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自我約束意識。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動態
(一)激發學習興趣
具有創意的新課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導他們積極思考,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因此,激發學生學習這門課的興趣就成為“緒論課”的一個首要任務。首先可結合當代機械產品——汽車,介紹汽車的零件加工到零件組裝成一輛汽車的過程中都離不開過本課程的知識,讓學生感到由“要我學”自然過渡到“我要學”。再者,還應介紹本課程與所學專業的關系,使學生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形成先入為主的求知欲望。
(二)融入情感教育
缺乏情感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同其他課程一樣,《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也不能用冰冷、生硬的態度開展教學活動。要求師生之間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加強溝通,創造一個和諧、互動的氛圍。教師真誠的情感付出,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應:而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可以促進教師的教學熱情,提高教學質量,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日常教育教學中。因此,營造和諧的環境,讓教師與學生一道,在情感上產生班集體的共振效應,自發做到以班級的榮譽為自己的榮譽、個人的進步也就是班級的進步,這不僅對教學工作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對學生集體觀念和責任感的加強,對于為社會輸送德才兼備的專業技術人才,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三)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及學習目標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的有效結合,將素質教育融入知識傳授與技能培養的全過程,逐步從以教師為主的灌輸式教育,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能力培養式教育,因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才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我在講解標準公差、極限偏差查表時,借助掛圖,進行直觀傳統教學方法;對游標卡尺,千分尺等量具的講解采用現場實踐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另外我把多媒體現代教育技術引進課堂,通過聲音、圖像等信息刺激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迅速感知、牢固記憶、豐富想象,為學生和老師教提供一個簡捷、靈活多樣的教學平臺。另外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時,可以將教材中的重要難懂的知識制成圖文并茂的課件,幫助學生由感性向理性認識轉化;對知識不易講清的,進行模擬仿真,降低知識難度。例如在配合的三種類型教學時,可以用多媒體制成課件將各種配合做成動畫演示,讓學生直觀了解間隙和過盈概念,從而清晰地理解三種配合類型。
三、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的過程
《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理論課教學常常是以“講”代學生的“學”,實質上是以教師思維活動占有學生的思維活動——學生的學習過程。對專業課來說,學習過程主要是思維過程,因此,課上重視把思維過程充分地表露出來,并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重要內容。
(二)培養學生使用教材
本課程從生產實踐中發展起來,而又直接為生產實踐服務學科,書本知識往往理論性較強,較為抽象,能有機地與日常生活和實際相結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互換性的概念時,學生往往只是死記硬背,結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自行車的輪胎的更換就是一種互換性現象。
(三)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踐
利用現場參觀教學使學生接觸實際事物,使教學活動和生產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增強學生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理論知識的理解。如在學完技術測量后,組織學生到實習工廠參觀,認真觀察圖紙及加工后測量,使學生發現測量的目的和測量后的合格尺寸,更進一步了解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的理論知識。另外邊參觀邊講解,這樣就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時參觀教學法還能使學生受到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等良好的職業道德教育,可謂是一舉多得。
如今,機械專業普遍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本課程教育要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須通過優化教學改革,改變傳統教學觀念,采用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才能使本課程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不斷躍上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