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海
【摘 要】隨著當前新課程教育標準的發布與推行,我國教育部門愈來愈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慢慢形成健康的人格,即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作為一名歷史教學工作者,筆者認為應該在日常教育授課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讓孩子們銘記歷史的同時發現并學習不同英雄人物的閃光點,促進孩子們全面發展,積極適應當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歷史教學 德育教育 意義 方式
引言
中國文化歷史經過千年的錘煉已經成為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與精神文明,當前的教育宗旨是以德育教學為核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塑造良好性格與品行,在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借古寓今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并且歷史教學的價值在就是“回顧歷史,完善自我”。
一、加強德育教育的意義
對于高中生而言,他們基本上已經度過了青春朦朧期,已經形成了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已經具備了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并且也懂得如何遵循基本道德規范,如何做個品德優異的人。但是由于所處環境、個人性格等不同因素的影響,同學們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難免存在偏頗與錯誤之處。在歷史教學活動中,重視德育教學的滲透,有利于幫助學生們鞏固和完善孩子們已經基本形成的德育觀,有利于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文化水平的建設性人才。當前通過德育教育教學并無法保證所有高中生能夠成為道德高尚的人,不過在實踐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品格,教導他們誠實善良、勤奮好學、積極向上、遵紀守法、與人為善,以此為基礎增強更多高中生的道德感,促進健康人格的養成。
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式
在高中教育課程中,歷史課程是其中的一分子,在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德育內容,在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在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模式,不過在具體的歷史課程實踐教學中,應該如何融入德育教育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融入德育教育:
1.通過豐富的歷史史料,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自古以來,愛國主義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上下五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歷經了許許多多的風風雨雨,在世界歷史文明中涂上了一抹濃重的色彩,其中愛國主義精神力量起到了重要的維系作用。在歷史教育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是其重要構成部分,豐富的史料有助于培養和增強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文天祥的不畏死精神,林則徐肩負重任虎門銷煙,鄧世昌海戰中捐軀報國……數不勝數的民族英雄、文人騷客,皆以身踐行了對祖國的忠誠,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猶如熊熊之火燃燒著我們,激勵我們為偉大的祖國奉獻自己,始終保持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在進行此部分授課時,教師們要注意授課方式、授課態度與授課感情,要將英雄人物的偉大壯舉充分介紹,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他們的一腔熱血與忠誠之骨,進而讓學生們認識到,如果我國偉大的祖國正處于生死存亡關頭,我們也要像他們一樣勇敢地保衛國家、保衛家園,增強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感的升華。
2.通過民族先賢事跡,傳承并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自古以來,我國以“文明禮儀之邦”而著稱。我們的祖輩們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非常輝煌的業績并遺留了寶貴的嘉言懿行,對后人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比如,孔融謙行恭讓、尊老愛幼,王羲之苦練練字將洗筆的水池變成墨池,諸葛亮為國家發展鞠躬盡瘁,司馬遷不畏強權,公平記錄歷史,不受高官厚祿誘惑,灑脫依舊,保持本性的李白,憂國憂民、心系天下的范仲淹……他們都擁有高尚的情操與崇高的志向,我們應該向其學習,并引以為豪,在歷史授課過程中可以將其作為弘揚中華傳統民族美德的歷史史例向學生們進行傳授,在增強學生們責任感的同時傳承并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3.通過反面人物,抵制邪惡弘揚正義
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反面人物也大有存在,比如,擅長溜須拍馬、欲謀權篡位的安祿山,依靠“莫須有”罪名將岳飛置之于死地的陰險小人秦檜,滿嘴甜言蜜語、實藏殺人之心的李林甫;沒有愛國概念樂不思蜀的劉阿斗和沒有正骨正氣的石敬瑭以及搜刮錢財、貪污腐敗的最大貪污犯和珅等等。在進行歷史授課時,無需刻意回避,應該正確、客觀地評論他們,揭露他們的陰暗面,將他們的一切丑惡言行進行公示與介紹,讓學生們對其產生厭惡感與憎恨感,并且積極引導他們明辨善惡,要學會抵制邪惡,積極弘揚正義。
三、結論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了解歷史、積累知識,還有利于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格,在正面歷史人物的感染下,能夠繼續保持愛國主義情懷,繼承并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的同時切實增強民族意識,進而促進整體民族素養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鄒玉興.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意義及策略[J].科技風,2010(18).
[2]姬藝香.淺談初中歷史高效教學[J].才智,2013(04).
[3]蘇瑩.淺析初中歷史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