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娟
摘?要: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初中英語的教育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集中的注意力,敏銳的觀察力,高效、持久的記憶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是義務教育階段中學生應該具有的一種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近年來,隨著江蘇省中小學英語牛津教材的改革,“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學習,使學生能夠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新教育已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難點和熱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創新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
那么,如何進行英語教學的創新精神培養和創新能力發展?
一、培養英語教師的創新意識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意識,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中去。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在平時,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反思和領悟“要教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的內涵。改變過去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型教學原則。
教師要拋棄以往的那種“填鴨式”的、單一的、效率低下的教學方法,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課堂,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初中生英語創新能力的策略
1.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原動力、助推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化被動為主動,他們的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可以變得輕松很多。誠然,只有當學生對英語學習有了興趣的時候,他們才會主動積極地進行英語學習。也只有他們的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才會提高。
為此,教師要不斷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改變教學方式,始終讓學生在英語課堂中有一種新鮮感,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另外,我們還要積極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運用英語,讓他們切實感受學習英語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性能力。
2.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好奇心旺盛。好奇是初中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創新精神的動力。因為好奇,學生就有了創新的欲望,想要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領域。這種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是學生的學習行為在心中點燃的思維火花,是青少年創新性心理品質之一。
教師要運用新穎的教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不斷探究。同時,教師要讓他們有獨立思維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怎樣去獲得知識的方法,以達到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對話,這樣就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在表演前的準備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指導,可以預先準備一些小道具,生動形象地再現交際場景。
3.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創新教育的過程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得英語教學的質量不斷提升。教師要與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的老師最受學生的歡迎。誠然,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才會增加。
在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語言要有藝術性,必要時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感情投資,讓學生緊張的學習心態得以放松。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4.實施合作學習,拓展創新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預設生成,積極倡導同伴合作、小組合作等形式,讓學生在友好關系中學習英語,共同探討、共同交流。英語學習中的合作學習氛圍是一種發展創新思維的最好形式。在合作學習中,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引導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發現和提出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從獨特的角度提出疑問。
當然,初中學生在求知的過程中屬于不成熟的個體,因此在這種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也是允許的。
5. 改變課堂模式,培養創新能力
要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課堂模式也要創新改革。教師要采用各種方式方法,通過多種途徑,打造新型的課堂模式。教師可應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和網絡資源,使得學生渴望獲得更高層次的智力。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并接受每個學生不同的想法、觀點和見解。
三、結束語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需要學生的主體精神,只有在師生共同的配合下,創新教育之花才會常開不敗。讓我們不斷探索,以實際行動讓初中英語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夢想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