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懷廣
摘?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實施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應該以具體的現實實例設置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參與能力和積極性。“綜合與實踐”的目標強調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只有做到這點,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等去合理設計方案,并按計劃分步驟實施。
關鍵詞:初中數學;“綜合與實踐”;創新意識;角色要求
如何將數學知識和解題能力跟具體的實踐問題結合起來,讓學生發現和領悟數學的實際用途和應用的魅力,這一點十分重要。本文結合筆者多年的中學數學教學實踐,對“綜合與實踐”的教學實施的創新意識、能力要求等問題試做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一、初中數學教學“綜合與實踐”課的創新意識
第一,“綜合與實踐”是發掘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重要手段?!皵祵W應用”是認識數學、體驗數學、形成正確數學觀的過程?!熬C合與實踐”注重學生全程參與,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和綜合應用 ;更注重學生積累活動經驗、展現思考歷程、交流收獲體會的過程。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培養學生應用意識。
第二,培養創新意識是“綜合與實踐”活動的根本宗旨?!皠撔乱庾R”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新增的一個核心概念。之所以反復強調它的重要性,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增強數學知識的運用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它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多樣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孕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營養”。
第三,“綜合與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通過“綜合與實踐”的一系列的教學環節和步驟的實施,如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等模型表示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并組織學生討論結果的實際意義,最終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二、“綜合與實踐”課對學生的能力要求
“綜合與實踐”是學生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式,由于實際問題的復雜性與廣泛性,這就要求學生要有如下能力:
首先,對學科的整體駕馭能力。學生對所學習的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等數學知識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不同的實際問題,應知道屬于哪一類的數學問題,知道用那類數學系統知識去解決。其次,學生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學生需通過仔細閱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抓住關鍵字詞,明確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注意已知量,發現未知量,挖掘問題的隱含條件,經過類比、反思、抽象概括,將實際問題用數學符號轉化為數學問題。最后,是數學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與實踐”兼顧“綜合性”與“實踐性”,一方面注重學生自主參與、全程參與,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另一方面,注重數學與生活實際、數學與其他學科、數學內部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
總之,對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也可以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在對實際問題的求解過程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領悟能力和遷移能力,同時還要求在遷移過程中發揮自身的創造性。
三、教師在“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要求
第一,教師應做好應用問題的選題。教師設計的問題或求解路徑應注意立足初中生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思維經驗,給他們留出自主思考和創新的空間。
第二,教師應重視學生的解題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的看法和想法;應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觀察他們的活動,參與他們的討論,記錄他們在整個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第三,教師應注意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學生在構建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有時知識的處理與轉換發生障礙,思路受阻,教師應及時給予啟迪引導,幫助學生調整自己的思路,排除障礙繼續思考。通過教師啟迪引導,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和興趣,堅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意志,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體會成功的樂趣。
總而言之,“綜合與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不是簡單地增加幾個應用題,也不只是追求實際問題解決的工具價值,它體現了數學更加本質的東西。“綜合與實踐”是認識數學、體驗數學、形成正確數學觀的過程,這一過程主要是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感悟數學的精神并形成正確的數學態度,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能領悟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魅力。從根本上看,它追求的是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和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愛梅.淺談數形結合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2(21).
[2]劉功林.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初中生的逆向思維能力[J].當代教育論壇,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