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軍
摘要:縱觀中國的教育史,會很容易發(fā)現懲罰的身影,并且它的影響力,極其深遠。但隨著課改的深入,平等民主思想被越來越多的人接收,賞識教育普及,偶爾出現的惡性體罰學生事件,致使社會對懲罰特別反感,教育界對懲罰也持反對意見,在現代教育中,都在有意或無意地回避懲罰這個詞,甚至在教師培訓或者校長講話中一致要求教師不要懲罰學生,導致教師在課堂上縮手縮腳,對犯錯學生不敢懲罰,放任自流。課堂紀律一團糟。正確認識懲罰,如何科學有效對學生實施懲罰,在不傷害學生自尊的前提下實現懲罰的目的,通過本文,希望可以給予教師一些幫助。
關鍵詞:懲罰 教育懲罰 小學教育
懲罰就是某個人因個人行為對別人造成傷害或損失,被人為地進行某方面的懲戒,或使其丟失某些權益。在教育領域,懲罰即教育懲罰,是指教師為達成某些教育目的,而對犯錯的學生進行相應的一些合理的懲處,從而使學生接受教育,向有利于健康成長的方面發(fā)展。下面先談一談懲罰在我們小學階段,對學生有哪些積極有利的作用。
一、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適當的懲罰
1.學生的責任感,依賴于教育懲罰。受小學階段學生年齡的限制,思想意識還不成熟,分不清對錯,做事率性而為。假如我們教師在學生做錯事的時候進行適當的懲罰,讓學生意識到做事有對錯,明白做錯事是要付出代價的,知道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后果。如果做錯了,要想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并逐漸建立自己的責任心。在小學階段,我們就應高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負責任的態(tài)度,做了錯事,接受了懲罰,哪些事可以去做,哪些事不能做,并且要讓學生懂得勇于承擔責任,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正義感的學生,并且努力想辦法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的過失。能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任的人,將來到社會上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
2.學生健康、優(yōu)秀的個性品質,需要我們不斷地糾正,這離不開教育懲罰。曾經有一個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他曾說過,童年幸福的人成年往往不幸福,沒有在小時候經受過風雨,必定成年后,在遭遇挫折時會覺得十分痛苦,只有經歷過挫折,心里承受能力強的孩子才能在未來多變的社會中勇于承擔自己的社會角色。在這方面,懲罰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生中需要坎坷、需要挫折等多種情境才能培養(yǎng)出敢于面對困境的勇氣,而一味地表揚和激勵是不能達到這種效果的。因此,學校教育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懲罰,是對學生另一方面的促進,也是學生一生中的寶貴財富。學生的羞恥心和悔恨感的培養(yǎng),對學生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它們會使學生認識并正視自己的錯誤,從而加以改正,獲得面對挫折的勇氣。而懲罰是激起學生羞恥心和悔恨感的重要途徑。
3.對學生社會化成長十分有利。學校是一個集體,是一個縮小的社會。大家知道,社會上的規(guī)章制度可是比學校的多很多,因此,學生在學校能適應,那么等學生長大走向社會,會很快融入其中。小學生在班級里,不僅要遵循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還要遵守學校的校規(guī)和小學生守則。當學生違反的時候,給予學生適當的懲罰,會讓學生懂得遵守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自己的舉止。此外,懲罰使學生產生不愉快的羞恥感,對學生產生負強化的作用,從而讓犯錯誤的概率降到最低。通過懲罰,從小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的好習慣,知道哪些界限不可逾越,明白有些權威不可侵犯,樹立紀律觀、法律觀,最終讓這種意識強化成學生的內需,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基礎。
二、懲罰為學校秩序護航
學校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為實現這一目的,學校就要有良好的校風和紀律。為此,學校制定了校規(guī)和班訓,來保證正常的日常教學。而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沒有接觸過、甚至不知道紀律這個詞,沒有基本的集體主義觀,并且最重要的是,受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的學生嬌縱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所以,小學生不可避免地會違反紀律,破壞校規(guī),挑戰(zhàn)權威。此時,我們如果再把賞識教育當作法寶,對學生一味地賞識,不僅會助長學生囂張的氣焰,還讓學校的教學無法正常進行。如果我們用懲罰進行教育,會讓學生有所忌和收斂,從而樹立校規(guī)校紀的權威,使學校有一個良好的教學秩序。當學生違反了紀律,我們需要給學生適當的懲罰,并通過說服教育,使其知道自己的錯誤,防止以后再犯類似的錯誤。有了懲罰為學校保駕護航,學校的秩序更為良好,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更為科學。
三、懲罰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實施科學合理的懲罰前提是教師和學生有良好健康的師生關系。教師之所以為教師,是因為其有他本身的權威性,能夠正常有權利行使懲罰,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能夠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懲罰,并能接受教訓,對所犯錯誤進行改正。時下,師生關系由原來的“師道尊嚴”漸漸地變成師生民主平等,注重維護學生尊嚴,保護學生權利,不可否認,這是一種好的趨勢,但在現實中往往會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面對學生犯錯時,就不能很好的管制,不僅教師無威信無尊嚴,還可能導致教師的責任心越來越差。所以,讓教師行使懲罰權,不僅是對教育教學負責,更是讓學生科學健康成長的保證。教師在懲罰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和公正,讓學生知道自己對他們的關懷和責任心,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賞識教育不能解決教育中的所有問題,而教育懲罰也不是全都是負面和消極的。正常的教學活動離不開懲罰,并且合理地運用懲罰,會讓師生關系更加健康和融洽。
本文對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希望能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指導。
參考文獻:
[1]陳慧麗,谷傳華.懲罰使學生羞恥還是內疚[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09(6).
[2]傅維利.論教育中的懲罰[J].教育研究,2007(10).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