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峰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作為素質教育重要部分的音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進行相應的改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心理特征以及教學內容,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師生和諧,共同進步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激發出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互動 音樂教學 作用
一、良好的教學開端需要師生共同創造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學生主要是以唱為主的模式進行,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重視對學生唱功的練習,唱歌技巧的加強,卻忽視了其中的藝術性。
在這種模式下教師進行的教學枯燥,而學生也感覺到音樂的學習如此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將會失去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教學現狀,必須對音樂教學進行改進,尤其是在進行歌曲的教學中,要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注重培養學生聽和欣賞的能力,學生在聽賞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感受歌曲帶來的美的熏陶,從音樂中感受情感的美妙,體會音樂中的思想和藝術及趣味。
二、學生的興趣需要師生共同培養
無論是學習哪一學科的內容,都需要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基礎。因此,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激發興趣的過程中,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個性,有目的地進行激發,變枯燥的學習過程為生動形象的課堂,這樣學生就會在興趣中創造新的東西。新課程標準中音樂教學不是單純教會學生技能技巧,不是造就音樂家,而是要借著音樂培養合格的聽眾,合格的公民。在初中階段,音樂教學主要是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為學生提供一些音響資料,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音樂,親近音樂,對音樂產出興趣,不斷創造音樂。
目前,我們經常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讓學生在教學中體味那種歡快、熱烈的音樂。通過美麗的畫面展示,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帶領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理解音樂,進而創造音樂,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范圍。教師在教學中,要隨時把握學生的注意力,分析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步讀懂音樂,進而感受音樂的美好。將傳統的學生座位形式進行改變,改為圓形或者馬蹄形的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感受不一樣的學習方式。
三、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需要師生共同營造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音樂變成師生溝通的橋梁,進行開放式的教學。在課堂上建立一種輕松、自由、民主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心理上感到放松。教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要和學生多多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教師是主導,引領學生有序地走進音樂,在學習的同時,讓學生有新的發展;同時,教師也要參與到學生當中,和他們一起玩耍,在互動中增加師生的情感。這樣,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和老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誨,和諧的學習氛圍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他們不再變得膽小,不再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們大膽說、大膽想、大膽唱、大膽演。讓學生在寬松友好的學習氛圍里感受美、體驗美。
(一)創設舞臺,展示自我
現代的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機械學習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發揮向導作用,促進師生間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諧關系,從而發展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個性,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合作過程中得到素質上提高。
(二)以“賽”激趣促學
在學習中要營造一種競爭的氛圍,因為學生都具有好勝心強的性格特點,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生最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5分鐘演唱比賽的方式進行,從而來實現教學目的。對于演唱特別好的學生,進行獎品的發放,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倍增,讓音樂課堂愉快、和諧。
(三)開展音樂活動課的實效性
在實際教學中,多設計一些音樂活動課很是必要,這種活動課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創造思維的空間非常廣闊。當然在活動課上,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活動,學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出自己獨創的作品。教師在上器樂課時,可以與學生一起齊奏、合奏,同時給予輔導,這種作法,不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而且還達到了師生營造和諧、愉快的良好教學氛圍的目的。
四、學生的音樂情感、豐富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激發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也是情感的藝術。音樂能凈化人的心靈,給人以情感上的震撼。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斷地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讓學生的情緒處于勃發狀態中,使得他們進入審美的境地,在美感中感受音樂。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多讓學生聽和欣賞,而不需要將歌曲的背景和特點詳細介紹,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自己尋求那種情感。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學習效果明顯的有了提高。
在學習民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與其相關的一些影像資料,讓學生邊看邊聽作品,這樣學生就會容易被優美的旋律所吸引,進入到歌詞所創設的意境中,而且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教師此時就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帶領學生分析作品。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自然就會踴躍發言,積極討論,很快就能夠準確、生動地演唱歌曲了。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理解和感悟。教師要留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走進作品中,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師生共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體現“互動”為音樂課堂所帶來的最佳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謝珂.淺析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音樂教學互動[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8).
[2]郭麗霞.重在參與和情感體驗——五年制高職師范班音樂欣賞課教學體會[J].龍巖學院學報,2005(02).
[3]沈雪.初中音樂課堂師生互動行為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