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謳歌
摘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重要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面臨的難點和薄弱環節在于民族地區與全國如何同步實現小康。許多文獻對小康社會內涵、同步小康的難點、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社會的難點、思路與重點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同步小康為主題,從同步小康的難點與思路、戰略和路徑以及政府作用的發揮三個方面,按照文獻發展脈絡與邏輯關系,就如何實現民族地區同步小康問題進行總結和述評,并指出未來進一步研究的方向與重點。
關鍵詞:民族地區;小康社會;同步小康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090-03
引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這一目標事實上內在的隱含著,到2020年要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其中包括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等特殊區域。但是,從民族地區的發展實際來看,民族地區與全國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則更加明顯,而且民族地區扶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這些問題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民族地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制約著民族地區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因此,如何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步伐,實現民族地區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于實現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康社會內涵的研究
小康社會的內涵非常豐富,學術界對小康社會內涵的理解大致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小康社會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必須經歷的特定發展階段,也即由溫飽向富裕或現代化階段轉換的發展階段。曾銘(2002)指出,這個階段的重要特征是已經實現了溫飽但還不富裕。李君如(2003)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是由低水平小康社會向更高水平小康社會轉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目標中的重要發展階段,涵蓋了經濟、政治與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
第二種觀點認為小康社會是覆蓋全面、內容多元化的小康。王夢奎(2003)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含了廣覆蓋、多領域兩重含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使全體人民達到小康水平,而不是部分群體或階層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重要的是,全面小康不僅要使全體人民的物質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要使全社會政治文明程度和精神文明程度得到不斷提高,實現全民共享、全面進步。李明賢(2004)指出,十六大強調的六個“更加”是一個完整的目標體系,既包含了經濟領域的內容,又包含了政治、社會、環境、衛生、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事實上包括了社會全面進步的大多數方面內容。李曉娥(2004)從中國發展階段進程角度對小康社會的內涵進行了全面的界定。從實現程度來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從低水平小康向高水平小康社會邁進的過程;從實現的內容來看,是從單方面的經濟發展向經濟、政治、文化全方位發展的過程;從體制改革進程角度來看,是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的過程;從城鄉關系角度來看,是從城鄉二元結構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從區域均衡角度來看,是從地區不平衡發展向平衡發展的過程;從發展模式角度來看,是從粗放型發展向節約型發展、可持續發展轉變的過程。
第三種觀點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同于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李培林、朱慶芳等(2004)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一是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基本實現工業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二是城市化進程加快,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逐漸縮小,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健全,居民財產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富足。三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國方略全面落實,基層民主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四是全民素質進一步提高,科教文衛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更加完善,人的全面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五是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可持續性不斷提高。
二、同步小康研究
(一)同步小康的問題和難點
對于同步小康存在的問題和難點,陳仁安(2013)通過對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基本情況的深入分析得到,西部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程度不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同時西部地區內部全面小康實現程度也不平衡。西部地區面臨的挑戰在于:一是西部地區貧困程度深,二是城鄉發展失衡嚴重,三是資金和人才短板突出,四是建設美麗西部任重道遠。西部地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內容包括加快“四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創新驅動能力、加強民生建設、更加注重美麗西部建設。課題組(2013)則認為,“同步小康”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但提高全員勞動生產率水平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因此同步小康也將非常漫長,其中“減少農民”是“同步小康”的重要前提。程湛恒、孫金浩(2013)以成都市農村為例分析指出,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農民生活質量問題集中體現為物質生活不夠富裕、基礎設施不夠便利、精神生活不夠愜意。他們進一步主張圍繞規劃、產業、人才三大方面,細化落實農村居民生活“物質富裕、設施便利、精神愜意”的目標任務,樹立“高質量規劃+高端產業+高素質人才”的政策導向,借鑒江蘇等先進地區成熟經驗,強化頂層設計、深化政策配套、優化區縣試點,制定《關于加快成都農村全面小康建設的意見》及配套政策。
(二)同步小康的影響因素
對于同步小康的影響因素,學術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程湛恒、孫金浩(2013)認為,影響農村同步小康的因素在于:涉農全域規劃的“三性”不夠強、都市現代農業的聯動發展和保障水平不夠高、鄉鎮人才開發的力度不夠大。夏玉森、袁愛榮(2013)通過對2011年河北省11個設區市小康社會綜合評價后指出,人均GDP、城鎮人口比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爾系數、平均受教育五個指標是影響全面小康進程的主要因素。主張把這五個指標設置為評價小康進程的核心指標進行重點評價,而對其他指標則進行一般評價。endprint
三、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研究
(一)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難點和思路
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難點和發展思路是理論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大量文獻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
朱玉福(2009)認為,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社會形態發育落后,思想保守且觀念落后,經濟發展滯后且人民生活水平低,自然條件惡劣且基礎設施落后且不健全,教育落后且文化素質低。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重點在于: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和教育投入力度。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實現途徑在于:一方面全面進行開發,把興邊富民行動落到實處,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和攻堅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制定人口較少民族保護條例,保障人口較少民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吳敏(2013)認為,貧困山區同步進入小康的難點在于: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貧困面大且集中連片、扶貧開發思路較為單一。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戰略思路是:把加快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步伐作為西部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重點,把扶貧開發工作與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發展,走出一條工業帶動農業、城鎮促進鄉村的扶貧開發新路,依靠外部力量增強貧困山區自身發展功能,帶動貧困山區的經濟發展、群眾增收,迅速提高貧困山區群眾的收入水平。韋艷群(2013)通過對玉林市201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的測算與對比得出,玉林市同步小康面臨的難點是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研究與發展經費投入不足、產業結構層次不合理、文化教育發展相對落后。
單德朋、鄭長德(2012)建立了適宜測度西部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指標體系,利用相關數據對2005年和2009年西部民族地區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進行了測度和分析。結論顯示,2009年西部民族地區全面小康的完成水平相較于2005年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內部差異略有下降,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有增大的趨勢。西部民族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絕大多數構成指標均與全國平均水平存在著明顯差距。其中,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方面的差距最大,且這兩方面的指標無法在短期由外部因素驅動來解決。
(二)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戰略和實現路徑
大量研究根據不同的研究對象和區域,提出了多樣化的民族地區同步小康戰略和實現路徑,主要觀點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類觀點認為民族地區同步小康應采取差異化的發展戰略。湖北省民宗委調研組(2013)認為,民族地區同步小康建設應采取差別化的戰略取向,制定差異化的評價標準體系,使之符合民族地區實際。不僅要采取多樣化的發展方式,而且在制定發展目標過程中要體現包容性和差異性。小康社會建設既然包括物質財富的增長,也包括幸福程度的提升。民族地區最大的發展優勢是生態,應以生態文明理念推進民族地區小康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第二種觀點認為扶貧開發是民族地區同步小康的重要戰略內容和實現路徑。栗戰書(2011)認為,應以扶貧開發、推動發展為“第一要務”,堅持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切實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在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提高貧困農村發展的自身“造血”功能,促進扶貧開發工作和農村黨建工作的良性互動,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第三種觀點認為應采取綜合性全面性的戰略。胡鞍鋼、王洪川(2013)以新疆為例,通過準確分析目前新疆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區情以及內部的差異性等,從國家發展戰略及布局討論新疆發展定位,提出了新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與指標。2020年,新疆總體目標是: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更加多元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繁榮穩定長治久安。譚本基(2013)以南寧市為例,主張通過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戰略,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戰略,創新驅動戰略,文化興市、文化強市戰略,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縣域經濟發展戰略,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八大發展戰略來同步實現小康。郭華(2013)以青海省為例,主張通過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改善民生、建設生態文明、統籌區域城鄉、民族團結進步等途徑來實現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三)民族地區同步小康中政府績效考核
政府在民族地區同步小康中的重要作用為許多文獻所強調,而在關于政府作用的研究中,如何對政府績效進行考核是研究的重點。梁春陽(2012)對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政府績效問題進行了研究。作者認為,寧夏現階段政府績效考核體系應重點應包括單位GDP能耗降低、城鄉區域差距縮小、城鄉居民收入提高、耕地面積指數提高、人均住房使用面積提高等方面的政府績效。地方政府、直接相關的政府機構、間接相關的政府機構是政府績效評估的主要對象。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可劃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綜合績效評估體系。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計監測方案》中六大領域23項指標,綜合評估地方政府績效;第二種是專項績效評估體系。對監測內容的某一方面建立細化的專項績效測評體系,用來評估直接相關政府機構的績效;第三種是工作效能評估體系,對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間接相關的政府機構職能進行績效評估。
總之,從已有研究來看,理論界對于同步小康研究則較為分散,多數為以某一自治區或城市為例進行實現程度、存在問題等方面的分析,缺乏對民族地區與全國同步小康進行整體性的、系統性研究;同時也較少有研究對符合民族地區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深入的分析,更缺乏對民族地區如何與全國同步實現小康社會目標進行戰略性的研究。未來研究的重點和方向在于:一是按照差異化的原則,分類進行研究民族地區不同區域的同步小康戰略研究;二是完善已有檢測指標體系,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標體系更加符合民族地區實際且更具有操作性;三是加強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策體系研究。endprint
參考文獻:
[1] 李君如.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中國社會科學,2003,(1).
[2] 王夢奎.建設全民共享全面進步的小康社會[J].生產力研究,2003,(2).
[3] 李培林,朱慶芳.中國小康社會[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4] 李君如.小康中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5] 陳仁安.西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3,(18).
[6] 廣西跨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一萬美元的對策研究課題組.“同步小康”的前提是“減少農民”[J].廣西經濟,2013,(6).
[7] 程湛恒,孫金浩.關于推進成都農村發展相對緩慢地區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建議[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3,(5).
[8] 夏玉森,袁愛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評價方法研究[J].統計與管理,2013,(6).
[9] 朱玉福.人口較少民族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研究[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10] 吳敏.關于貧困山區群眾同步進入小康的思考——以貴州省雷山縣為例[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1] 韋艷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的實證分析——以玉林市為例[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3,(2).
[12] 單德朋,鄭長德.全面小康:西部民族地區還有多遠? [J].軟科學,2012,(2).
[13] 湖北省民宗委調研組.民族地區要堅持走綠色小康之路[EB/OL].中國民族宗教網,2013.
[14] 栗戰書.大力加強黨建扶貧工作努力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J].求是,2011,(23).
[15] 胡鞍鋼,王洪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以新疆為例[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7).
[16] 譚本基.南寧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選擇[J].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2013,(2).
[17] 郭華.同步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下青海的實現路徑研究[J].青海社會科學,2013,(4):40.
[18] 梁春陽.寧夏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政府績效問題研究[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2,(8).
The Survey of Synchronizing Well-off Betwee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 and the Whole Nation
QI Ou-g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21,China)
Abstract:Building comparatively well-off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but its difficulty and weakness is how to synchronize well-off between minority concentrated region and the whole nation.Much of the literature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about well-off society,synchronous well-off society in minority.The paper provides a survey of the theme about the synchronization of well-off society,its strategy and the path,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the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It also indicates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how to realiz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well-off ethnic.
Key words:minoritys concentrated region;well-off society;synchronous well-off
[責任編輯 陳麗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