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盈
內容摘要:《林蘭香》中女姓親屬稱謂詞數量眾多,包括血親稱謂、姻親稱謂和制度稱謂。文章通過對《林蘭香》中女姓親屬稱謂詞的分類研究,探討其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內涵。
關鍵詞:女性 親屬稱謂詞 文化內涵
《林蘭香》,又名《第二奇書》、《美益奇觀孝義傳》,于植元先生在《(林蘭香)論——(林蘭香)校后記》中說“它在被譽為四大奇書的《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西游記》問世之后,長篇巨著《紅樓夢》誕生之前這一歷史階段出現,在文學史上,就具有著某種承前啟后的意義”。本文采用春風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林蘭香》為研究文本,對《林蘭香》中指稱女性的親屬稱謂詞進行專書研究,考察其所蘊含的民族文化內涵。
一.《林蘭香》中的女性親屬稱謂詞
親屬稱謂詞在漢語詞匯史上占據了重要地位,王琪《上古漢語稱謂研究》:“親屬稱謂:指以本人為中心而確定的家庭成員及與家庭成員有關聯的親戚的稱謂,它包括血親和姻親。”①《林蘭香》中的女性親屬稱謂詞共65個。
(一)血親稱謂(28個)
所謂血親稱謂,指的是由出生等血緣關系所產生的親屬稱謂。②《林蘭香》中血親稱謂詞共28個,見表1。筆者試選取其中稱謂涵義不太容易理解或不常見的稱謂詞進行細致闡釋和分析(下同)。
1.關系:祖母;稱謂:祖母;2.關系:母親;稱謂:母、娘、生母、嫡母、先母、慈母、慈幃、親娘;3.關系:姐妹;稱謂:姊、姐姐、賢姐、先姊、吾姊、妹、族妹、胞妹、妹妹、小妹、賢妹、妹子、姊妹;4.關系:女兒:稱謂:女、女兒、親女、小女、幼女、姑娘;
1、慈幃
第三十九回:“夢卿垂淚道:‘兒生命薄,不能久侍慈幃,先歸泉路,致使高堂時刻悲思。”
《林蘭香》中用“慈幃”稱呼母親只出現了1次,“慈幃”是母親的代稱。宋·張孝祥 《減字木蘭花·黃堅叟母夫人》詞:“慈闈生日,見說今年年九十。”明·陸采《明珠記·別母》:“承鳳詔須當遠出,別慈幃怎敢從容!”
2、姑娘
第三回:“林夫人道:‘若作成時,你須是姑娘岳母,休要瞞我。”
“姑娘”在近代漢語中有時指有錢人家中使女,或者指妓院中尚未開始接客的幼女。有的地方也稱父親的姊妹(姑姑)為姑娘的,妓女也有時也稱姑娘,《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想來是將才串店的這幾個姑娘兒,不入你老的眼,要外叫兩個。”在這里“姑娘”是林夫人對自己的女兒愛娘的稱呼。
(二)姻親稱謂(31個)
所謂姻系稱謂指的是由于婚姻關系所產生的親屬稱謂。《紅樓夢》中姻親稱謂詞共66個,見表2。
1.關系:妻;稱謂:妻、嫡妻、幼妻、妻子、荊妻、妻室、正妻、賢妻、婦、愛婦、大婦、媳婦、孀婦、寡婦、夫人、家內、娘子、奶奶、正室、內人、太太、未亡人、原配;2.關系:妾;稱謂:小妻、小婦、如夫人、側室、妾、侍妾、妾婦、妾兒、媵妾、姬媵、通房、姬妾、姨娘、偏房、配房、外宅;3.關系:姨;稱謂:姨母、姨娘;4.關系:姑;稱謂:姑母、姑;5.關系:嬸;稱謂:嬸母;6.關系:嫂;稱謂:嫂嫂、尊嫂、嫂氏;7.關系:媳婦;稱謂:婦、兒婦、媳婦、媳、孀婦、寡婦、侄婦、孫媳;8.關系:其他;稱謂:伯母、叔母、外祖母、舅母、岳母、小姑、侄女、甥女、妯娌、姑婦、婆媳。
1、嫡妻
第五十一回:“嫡妻病故,就立為正室。”
“嫡妻”,正妻,正夫人。封建宗法社會,稱正妻為嫡。《釋名·釋親屬》:“妾謂夫之嫡妻日女君。”清·王先謙《釋名疏證補》卷三《釋親屬》:“嫡,敵也,與匹相敵也。”《釋文》曰:“嫡,都狄反,正夫人也。”
2、通房
第六十二回:“又因燕夫人貼身使令,不許避諱,所以作了通房。”
“通房丫頭”指雖與主人通房同居,但并非正式姨娘,且地位低于正式姨娘的丫鬟。通房,也叫收房。清?曹雪芹《紅樓夢》:“先找著鳳姐的一個心腹通房大丫頭名喚平兒的。”③
3、媵妾、姬媵
第二十五回:“彩云比香兒高一籌,故只丑以輕輕而不及媵妾。”
第四十八回:“泗公耿忻,備員親衛,宣力有年。不進姬媵,終身無子。”
“媵妾”和“ 姬媵”都指妾。
4、如夫人
第四十八回:“先作如夫人,自然要盡如夫人的理。今日作了大夫人,豈可不稱大夫人之職?”
“如夫人”是妾的代名詞,這里指耿朗的妾春畹。如夫人雖等同于小妾,但從稱謂上明顯是比較尊重了一點,后綴以夫人冠之,在古代有一點身份、地位之人,所納小妾都可稱為如夫人,④《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他第七位如夫人有病,醫生說是寒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他為著面子上光彩,矢口否認他的妹妹是‘如夫人,硬說是張將軍的‘續弦夫人。”
(三)制度稱謂
所謂制度稱謂指的是由于社會制度而產生的稱謂詞,⑤《林蘭香》中制度稱謂詞共有6個,包括乳母、奶娘、干媽、干女(兒)、養女、義女。
二.《林蘭香》中女性稱謂詞的歷史文化內涵
(一)妻妾別稱顯示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從屬地位
《林蘭香》中妻妾的別稱數量眾多,妾的別稱以及與妻的分稱也表明了妾在家庭生活中的附庸地位和卑賤身份,妾地位的低賤甚至連親生兒女也對其鄙夷和嫌棄。
(二)女姓親屬稱謂語的外化反映了漢民族重視親屬關系的文化心理
一般社交場合中,用親屬稱謂語去稱呼不具有親屬關系的人,這種社會稱謂習俗叫親屬稱謂語的外化。親屬稱謂語的外化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如《宋書·劉敬宣傳》:“敬宣懼禍及,以告高祖。高祖笑日:‘但令老兄平安,必無過慮”。親屬關系作為維系封建社會的一條紐帶,進而延伸到其他社會關系中,所謂“天下一家”。親屬稱謂語是親屬關系的載體,把這種包含著豐富內涵的關系進行符號化,并使之外化,正符合漢民族重視親屬關系的文化心理。⑥《林蘭香》中有若干女性親屬稱謂語都外化了,如“奶奶”本指祖母,也可作為對有錢人家已婚婦女的稱呼,如第二十一回:“恰好管茶的海氏走來道:‘二位奶奶多少氣力?何不令人喚我?”有時也可指稱較有身份的上了年紀的女仆。
(三)對不同年齡主仆的分稱表現了分明的等級觀念
在漢民族親屬稱謂語中,年齡是重要的參數之一。封建社會中人有尊卑貴賤,等級分明。對年長的有身份、有地位的女性用“老”表示敬稱,《林蘭香》中耿朗對自己的母親尊稱“老太太”、“老母”等,表明了耿府人對耿夫人的特別敬重。而有時“老”又表示厭惡、輕蔑,如對一些年老的仆婦稱“老婆子”,甚至賤稱為“老貨”。另外,《林蘭香》中對已婚的主子尊稱“夫人”、“太太”、“奶奶”,如第四十一回:“況又有太太作主,大娘、三娘尚見機而行,你我何必空作惡人?”。而對已婚的女性仆人則稱“婆子”、“婆娘”,如第二十五回:“胡婆子大驚,只得要從西夾道穿出二門,恰好遇著眾允。”。這種對不同年齡主仆的分稱表現了分明的等級觀念。
總之,作為一部主要描寫女性形象的著作,《林蘭香》中女性稱謂詞十分豐富,顯現了深層的社會現實底蘊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對《林蘭香》中女性稱謂詞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加深對封建等級制度、婚姻制度、社會政治思想等的了解。
參考文獻:
①王琪著,《上古漢語稱謂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②馮漢驥著,《中國親屬稱謂指南》[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
③(清)曹雪芹著,《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④郭錦桴著,《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
⑤劉班超著,《中華親屬辭典》[M],武漢出版社,1991。
⑥崔希亮著,《漢語親屬稱謂的擅變及其動因》[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學院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