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
內容摘要:導入在課堂教學中起著組織教學、吸引注意、激發興趣、啟迪思維、促進課堂教學實現最佳狀態的積極作用。好的導入不僅可以使學生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發展智力,同時還可從中獲得情感體驗和美的享受。
關鍵詞:課堂導入 情感體驗 情景教學
導入也叫開講,其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集中注意
對學生來說,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其內容也各不相同,而學生在課前卻可能從事各種各樣的活動,其興奮點可能還沉浸在剛才的活動之中,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實現興奮中心的轉移呢?關鍵在于導入,只要導入得法,就能使學生離開正從事的活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全身心轉到課堂上來。《看菊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教這篇課文時,正是菊花盛開的時節,校園里擺放著一盆盆五顏六色的菊花,但學生卻不一定會去細細地觀賞。上課時,教師把精心挑選的幾盆菊花擺放在講臺上,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全被吸引了過來。因為畢竟教室要比校園小得多,東西也少得多,而且又是在上課的時候,所以特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明確目的
目的性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根本特性之一,很多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常常直接或間接地讓學生預先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激發起內在動機,使其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學習。教學《猴子種樹》一課時,老師問:“讀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呀?”“猴子為什么要種果樹?”(生甲)“猴子種了些什么果樹?”(生乙)“猴子種果樹有沒有成功?”(生丙)其實這些正是本課所要學的一些內容。于是老師便讓大家帶著這些問題去讀一讀課文。由于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解決剛才自己提出的這些問題),所以讀起來特別認真,而且帶著某種自發性,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們自己想要了解的。
三.激發興趣
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所教的東西感到有趣。”巧妙的開講,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懷著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到來。
四.聯結知識
人類的學習總是以一定的經驗和知識為前提,是在聯想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的。因此,新課的導入總是建立在聯系舊知的基礎之上,以舊引新或溫故知新,而籍此促進學生知識系統化的。
記得學生曾經看過木偶劇《華山神童》,看完以后,劇中主人公沉香機智、勇敢、孝順的品質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教《劈山舅母》前,教師便以學生已看過的木偶劇為切入點,通過聯系舊知,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變得輕而易舉。
五.溝通情感
導入既是傳授知識的開始,又是溝通師生情感的過程,師生的情感會在導課中得到交流和升華。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情感,牽動著學生的心弦。唐代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注意師生情感的交流,只有在和諧愉悅的氣氛中,學生才能暢飲知識的瓊漿,完善個性的發展。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篇傳統題材的課文,發生在那個年代的故事由于離學生較遠,所以很難引起他們的共鳴,王二小的犧牲似乎也無法引起學生內心的痛楚。在上這篇課文之前,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由于整首歌的基調是比較低沉的,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學生會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從而激起情緒共鳴,形成學習熱情。
另外,《東方明珠》一課的導入同樣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通過展示圖片,電視塔高大、雄偉的形象立刻展現在學生眼前,在一片贊嘆聲中過渡到課文的學習,學生怎能不高興呢?如果說挖掘音樂元素使語文與音樂聯系了起來,那么展示美麗的圖畫則使語文與美術結合得更加緊密。
利用問題,產生疑惑,激發思維也是教師常用的導入方法。小學生大都充滿好奇心,對周圍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學中,因勢利導,巧問設疑,引導學生的注意,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里,與教師進入新知識的探索學習過程中。
其實,導入的方法很多,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能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的學習。導入的確是一門藝術,大家千萬不可忽視它的重要性。相信只要大家認真鉆研教材,找到恰當的切入點,采取適當的導入法,一定能夠導得精彩,入得深刻,使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入課文情境,激起情緒共鳴。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冶力關洪家莊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