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拔揚
摘要:新課改不但對當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素質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更進一步明確應當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對于提升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實效性起了關鍵性的引導作用,有助于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進一步優化。
關鍵詞:新課改 自主閱讀 語文教學
市場經濟發展速度地不斷提升,知識和信息對于當前人類生活的巨大沖擊,使社會的發展更加多元。在這種情況下,教學的主要目標就逐步轉為對綜合性、自主性人才的培養,隨著社會開放性的進一步強化,許多新的思想和價值觀開始對時代形成強烈影響,各種新知識和新思想的出現,對于人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提出考驗。而自主閱讀,提倡的是根據學生的特征來制定符合其學習習慣和實際接受能力的學習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個性和性格特點,這符合當前社會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
一、自主閱讀的定義和相關論據
在具體的行為方面,自主閱讀主要體現在學生可以全面對個人閱讀活動作出規劃。在個人感知上,體現在學生能夠按照積極的理解來研究閱讀內容,這種理解包括不同學生個體的思維方式、學習的具體方法等。這兩個方面我們較為重視的是后者,因為如果這種感知不是學生的自覺性認識,則其行為上的自主實際上沒有得到個人思維的準確支配,是不具有實際意義的。
按照建構主義學者的說法,學生知識獲取數量和質量的關鍵因素在于其憑借自身能力所建構的關于知識意義的基本能力。因此,建構主義者所堅持的是將學習的主體定位于學生,教師的作用只在于適時地引導和糾正學生的建構過程。學生應當是建構過程的唯一對象,而不是只作為教師知識的傳授對象。
二、如何將自主性融入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實際中
對于自主閱讀的定義和具體方式已經在前文中進行了詳細探討,概括地說,自主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來領悟內容的實際意義,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并根據問題結合課文進行獨立思考,通過強化練習和對課文知識的自主學習,來培養和實現學生的創新思維。那么,如何防止學生自主閱讀方式中的不利因素,要具體采取怎樣的策略來幫助和引導學生進入到自主閱讀的學習模式中去呢,主要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通過布置任務來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動力
自主閱讀盡管大力提倡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這種自主絕不是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翻閱課文,更不是對學生學習的完全放縱,也不是任由那些自我控制力較強的學生認真閱讀而那些自控力稍弱的學生肆意妄為。自主閱讀的最大優勢在于實現學生對于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從“要我學”轉變成為“我要學”,通過對閱讀進度的自主掌握,學生能夠更好地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具體地進行學習。要更好地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當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和學生特點,制定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各種問題和具有討論性的任務,要通過任務的安排來充分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并利用問題來實現學生對于課文注意力的集中。具體說,這種閱讀任務應當是由淺入深地,要能夠涵蓋課文的各項基礎知識點,還能夠貼合不同學生群體對于閱讀的自我思考,任務應當既具有知識性又具有趣味性。
(二)通過開展豐富的教學討論活動來營造良好的課堂秩序
在自主閱讀過程中,要根據課程的實際要求,廣泛地采用小組討論、群體辯論、角色互換等形式,來實現課堂氣氛的全面開放,盡量實現每一個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實際參與。在學習小學語文三年級中的課文《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啟發學生對秋天的雨進行回憶和形容,并列舉出秋天的季節特征、人們在秋天的心情、秋天的雨對于農田莊稼的作用等幾個問題來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在實際閱讀時,我將學生分為幾個組,每個組都被要求總結出秋雨的特點,或是從課文中找出對秋雨的具體形容,以此實現學生對課文的認真閱讀。在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時,我注意觀察每個組的學習動態,對他們在閱讀課文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引導,并準備了一些秋雨景觀的圖片讓他們觀察。通過種種教學手段,很好地實現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課堂氣氛融洽。與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相比,這些新的教學方式相對靈活,不僅能夠將學生的自主性思維調動起來,還能夠充分發掘學生在不同情形下的潛在能力,能夠全面地考查學生的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有利于幫助學生大膽的表達個人想法,對問題提出質疑,而互相討論、對立辯論等形式,更能夠進一步理清學生的思維流程,尤其是對學生培養更具有科學全面的思維模式非常有幫助。
(三)教師對于學生自主閱讀的進程要全面關注
在進行實際授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情況來對授課進度靈活掌握,能夠及時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來保持教學過程的整體流暢。自主式閱讀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種自主應當是教師控制之下的自主。因為小學生的自控能力還較弱,如果對他們完全放任,有可能會引起課堂秩序失控,反而收不到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能夠注意到每一個學生的自主閱讀進度,對于那些自主性較差的學生,要及時關注和正確引導,采取問題提點、知識點總結等方式,來幫助他們進入自主閱讀狀態。
(四)要有重點的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學習的習慣
自主閱讀不僅僅是教學的一種手段,更應當作為一種學習方法來堅持,要盡量通過自主閱讀這種方式的引導,培養學生主動閱讀、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當從理解自主閱讀的教學本意出發,根據課文的不同內容把握不同的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更關注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采取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靈活教學方式,除了實現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外,還要注重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和思維模式有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要實現學生的自主閱讀,布置任務是引導,討論活動是方法,教師的有效掌控是保證,而實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是根本要求。對語文教師而言,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堅決摒棄舊有的教學方法,將教學的主體定義為學生,積極采取各種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的自主教學方法,才能實現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雪珍.自主閱讀——語文課堂教學的脊梁[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1).
[2]張麗艷.整合課程資源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