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新杰++胡桂香++付秋林
摘 要:本文分析了宜賓職業技術學院電氣專業學生的C語言實訓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闡述了在承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下,對該課程實施分級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施措施與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掌握該課程的基礎知識,提高編程能力,因勢利導,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有所長。
關鍵詞:分級教學 個體差異 C語言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164-01
理實一體化課程《C語言實訓》是電氣專業(含交大班、電力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單片機技術》《畢業設計》等課程的先修課程,學生對該課程的掌握直接影響后續課程學習的質量。目前在電氣專業該課程采用的還是傳統的“統一管理、統一授課、統一考核”的教學模式,這對智能傾向、認知水平、知識能力等個體差異都較大的學生提出了嚴重的挑戰。為此,本文就該課程實施分級教學的必要性、可行性、實施措施與效果等進行了分析,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 C語言實訓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分級教學意義
1.1 學生個體差異問題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專業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地區發展的差異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所帶來的入學時學生智能傾向、認知風格、知識能力的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編程認知等差別較大,再加上C語言編程知識的本身要求較高,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該課程并不容易,部分學生對課程表現出興趣不濃、信心不足等畏懼心理,更有甚者產生厭學和抵觸情緒,使學生陷入困境。
1.2 教學模式問題
目前在進行《C語言實訓》課程授課的時候,采用的是傳統的“統一管理、統一授課、統一考核”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認知水平的高低,一視同仁一刀切的教學模式產生的最大問題就是思維能力好、接受能力強的優等生感覺吃不飽,而學生興趣不濃、認識能力較差的學生跟不上,隨著課程的深入進行,教師教學開展愈加困難,導致學生兩極分化嚴重,學習效果不佳等局面。
1.3 教材問題
C語言學習的教材種類繁多,但基本都是按照知識點的銜接關系進行編排,沒有體現出分級的概念,對個體差異較大、認知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顯然不是最理想的選擇。
1.4 考核評價體系問題
當前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考核仍然是一樣的考題、一樣的評價標準,考核內容過于片面,過多的考核學生對知識的領會與運用,忽視了分析、綜合與評價的能力,不能很好地考核出學生的實際水平,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發展,時而導致低分高能、高分低能的情況存在,不利于高校良好學風的建設。
針對上面提到的一些問題,提出在進行理實一體化課程《C語言實訓》授課時采用分級教學實施,即在承認學生差異的前提下,確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針對學生不同的智能傾向、認知風格、知識能力等,來構建教學情景和評價體系,因材施教,使學生各盡其能、各有所獲,效率優先,兼顧平等,從而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有所長。
2 C語言實訓分級教學實踐與探索
為了使學生對C語言知識有更好的學習、編程能力有更好的提高,做到學有所得、思有所進,任課教師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級與實施。
2.1 學生分級
任課教師接到課程任務后,首先對學生個人意愿進行了解,分納歸類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個人特長,然后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評測,通過個人意愿和測試成績相結合,依據正態分布的規律,把學生分成提高級、基礎級和認知級三層。
為了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緊迫感和積極性,學生分級要實行“半期動態分級制”,即在學習課程進行一半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重新分級,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進行學生分級的時候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比如說分到認知級的學生有沒有自卑心理、自暴自棄,分到提高級的學生有沒有驕傲自大、不思進取,要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多溝通,多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更主動和諧的發展。
2.2 教學目標分級
理實一體化課程《C語言實訓》的任課教師要根據不同級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實際情況來合理設置各個級別學生要求應達到的學習目標,以便與學生的知識結構相適應。提高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側重放在C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對C語言中的指針、鏈表、常見算法等也要能夠較好的應用,可以設計出簡單的項目系統;基礎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側重放在C語言基本知識的學習,對C語言基本編程方法有較好的掌握,能夠解決教材上的習題和實訓指導書上的項目任務等;而認知級學生的學習目標則主要側重編程基本知識的認識與了解。
2.3 實訓項目內容與方法分級
《C語言實訓》教學時,提高級學生的實訓項目內容應側重算法設計、編程思想、知識的綜合應用等,以項目教學法為主開展教學,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引導學生站在更高層次上分析和解決問題,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等,培養學生較好的編程能力與編程素養?;A級學生側重于對C語言基本知識、基本技巧的掌握。以項目教學法和案例驗證法為主開展教學,而教學內容要作適當取舍,側重與編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編程技巧的培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編程素養,達到后續課程對C語言知識的基本要求即可。認知級學生側重對C語言基本知識的了解和C語言基本編程的體驗,主要以對項目的驗證為主進行開展教學。
2.4 評價考核方式分級
《C語言實訓》課程難度較大,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該課程并不容易,為了與分級教學相適應,還要根據不同的級別設置不同的評價考核方式,主要體現在評價內容不同和評價方法不同。提高級學生的評價體系以項目完成情況、項目答辯、平時表現法、筆紙測驗法等方式進行?;A級學生以項目完成情況、平時表現法、筆紙測驗法等方式進行。而認知級學生則以作業評分法、平時考核、筆紙測驗法進行。做到分級教學主張的效率優先、兼顧平等的原則。
3 結語
通過對電氣班33位學生的分級教學與電氣交大班28個學生的傳統教學進行比較,分級教學的學生普遍比傳統教學的學生對C語言知識掌握的更好,值得一提的是在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的學生中,電氣班的學生C語言編程能力明顯較高,且參加的11個學生全部獲獎,而交大班沒有學生獲獎。這些都體現了分級教學的優點,實踐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構建,保證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有所長。
參考文獻
[1] 秦玉平,馬靖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材建設與教學方法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0(4):157-160.
[2] 萬征,劉謙.多科性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2):143-147.
[3] 石玉強.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實驗教學改革[J],現代農業科學,2009,16(5):302-3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