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霞 楊桃
摘 要: 隨著更多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分級教學依照教育部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貫徹其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實現了個性化教學。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實現學生主體多層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與之英語水平相適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并進行分層評價,盡力達到讓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學習程度的班級里提高學習水平的目的。此外,網絡化教學的實施,豐富了現有的教學手段和資源。作者認為,在現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著手嘗試建立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實現網絡化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完善大學英語教學課程體系。
關鍵詞: 大學英語 教學改革 分級教學 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
一、引言
作為各高校非英語專業受眾面最廣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大學英語一直以來都備受關注。為順應時代潮流,促進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經歷著一輪又一輪的改革。從1962年《英語教學大綱》頒布實施以來,大學英語已經歷了四次較大的教學改革(蔡基剛,2012)。在2014年的第四屆全國大學英語院長/系主任高級論壇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王守仁教授說道:“走小步,不停步,年年有進步。”大學英語教學一定要一步步深化改革,與時俱進。
自2004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頒布以來,眾多高校開始積極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先后開始試行并逐步推進分級教學模式。筆者所在的高校積極響應并投身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實踐。學校于2006年成為教育部首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示范點院校,同年9月開展分級教學,分為高級班和普通班。隨后在學校教育轉型戰略的推動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經歷了兩級教學到三級教學的轉變。2013年9月,進一步優化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現我校實行四個等級,分別為A級班(基礎班)、B1級(普通班)、B2級(高級班)和C級班(精英班)。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自2009年開始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分為三個等級。海軍工程大學自2010年9月起開始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展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其中A級為快班、B級為中班、C級為慢班。山東理工大學自2013年開始在普通本科中開展給予分級教學的大學英語改革工作。分級教學模式的開展,為我國大多數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等帶來了較大變化。
但我們也注意到,目前分級教學模式面臨著很大的挑戰。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學英語一直為288學時(四個學期,每周4個學時,每學期72個學時)。然而,目前很多高校都采取了壓縮學時及學分的舉措。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大學英語經歷教改后,現共開設三個學期,每個學期64學時。2010年大學英語教學指導委員(王守仁等,2011)對全國31省市483所高校進行的調查發現“越來越多的學校在逐步減少大學英語必修課的學分”(蔡基剛,2012)。分級教學模式下,不同層次的學生雖然在不同的起點上起步,但經過不斷學習,其水平會不斷提高,學習進度也會呈現不同,因此,在有限的課時內開展分級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現在很多高校都提倡大學英語四年不斷線,那么課堂教學之外,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可以實現這一點呢?筆者認為,在現有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著手建立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這樣能滿足課內課外不同層次的學生英語學習需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分級教學模式的優勢,還能實現網絡化教學和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從而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二、理論框架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思想來源于認知加工學說,以及皮亞杰、科恩伯格(O.Kernberg)、斯騰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的思想。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可以用一句話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建構主義認為可以從三方面努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由此學生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則轉變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此外,建構主義強調“環境”的構建。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此環境中,學生可以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如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CAI與多媒體課件、授課視頻等)實現學習目標。這將賦予學生學習擁有更多的主動和自由。
2.最近發展區。
最近發展區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也就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發展階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促進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教師應當注意使機會永遠處于維果茨基提出的“學生最近發展區”,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導,指導、激勵,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三、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建設
大學英語教學的要素可以分為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課堂教學與課后學習)和教學方式(課堂面授與課后自學)。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協調以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積極創造多元化、立體化的英語學習環境。我們所提倡的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應不同于一般的網絡課程,也不同于一般的網絡自主學習,應該是一套相對完整的、網絡化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1.注重網絡化教學與課堂面授教學的有機結合。
這將是我們分層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的一大特色。2002年12月23日,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啟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部分項目的通知》(高教司函[2002]291號),新一輪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開始。各高校都加大了對英語多媒體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和教學軟件的投入,成立英語自主學習中心,實行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教學模式,開展每周2個課時的網絡課堂模塊,有些學校還開設虛擬的網絡英語學習環境,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在線批改作業和網上答疑等活動。然而,我們注意到,網絡自主學習中,很多時候學生只是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預習任務、作業等,有些時候老師不檢查,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熱情,課堂教學與網絡學習出現了脫節。要做到網絡化教學和課堂面授教學的有機結合,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
(1)統一要求,統一目標。
依照教學大綱,網絡化教學和課堂面授教學要統一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并將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授課課件、授課視頻、學習任務、作業等集于一體上傳至網絡課程,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以及實現什么樣的學習目標。
(2)相輔相成,各展所長。
由于課時有限,課堂上完不成的內容可以要求學生課后登錄網絡,借助于授課課件、授課視頻等完成學習,將教學內容從課堂一次性使用擴展到課外無限使用,將課堂教學融入到網絡化教學中。課堂上要組織學習活動對課后網絡學習內容進行答疑、展示、應用、檢測,將網絡化教學穿插到課堂教學中。這樣兩者將相互結合、相輔相成、各顯其能、各展所長。
(3)隨時跟進,及時反饋。
在網絡課程建設中,我們應利用網絡技術及最新軟件,智能地記錄學生所學內容及時長,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
2.以各層級所學教材內容為依托,建設分層網絡在線基礎英語課程。
大學英語是高校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培養他們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基礎英語課程是不容忽視的。基礎階段的課程主要為綜合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聽說讀寫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無論是基于計算機的課程,還是主要基于課堂教學的課程,其設置都要充分體現個性化,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既要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又要為基礎較好的學生創造發展的空間”。因此,分層網絡在線基礎英語課程要很好地貫徹分級教學的原則,以各層級所學教材內容為依托。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現使用教材為《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二版),其中A級班(基礎班)教學內容為該教材前三冊,B1級班(普通班)起點為第一冊,但進行跨冊跨單元教學,B2級班(高級班)則為后三冊,C級班(精英班)為主題教學。每個主題共包含9篇文章(主要選自于《新視野大學英語》、《新標準大學英語》、《新視界大學英語》、《新編大學英語》),其中3篇精讀、3篇泛讀及3篇拓展閱讀。由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容都不相同,因此網絡在線基礎英語課程不能統一而設,必須因人、因材而定。
3.結合學校及專業特色,建設網絡在線特色課程。
基礎英語學習結束后,各學校都會開設提高階段的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各高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設計出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要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建設突出各學校及專業特色的網絡在線特色課程正是此要求的一大體現。目前各高校普遍開設的有《商務英語》、《科技英語》、《計算機英語》、《醫學英語》等。筆者所在的學校則依照自身特色,開設了《軍事英語聽說》、《軍事公文寫作》、《軍事英語詞匯研究》等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也應成為網絡在線學習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在為學生提供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的同時,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深厚的知識和實踐基礎。
4.貫徹大學英語四年不斷線,建設網絡在線通識英語課程(選修課)。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強調“要將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要保證學生在整個大學期間的英語語言水平穩步提高”。選修課已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設置英語選修課程,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和發展需求,體現素質教育。將現有的一些選修課如《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學》等建設為網絡在線學習課程,彌補有限的課堂學時(選修課一般課時較少),貫徹大學英語四年不斷線的需求,進一步開展個性化教學。
四、結語
我們提倡建設的大學英語分層網絡在線課程體系是橫向分層和縱向分層的結合,進一步完善了目前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我們也應設想到該課程體系的建設將會是一個深入而持久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整體規劃,同時需要團隊精誠團結,共同致力于大學英語課程的建設和開展。
參考文獻:
[1]蔡基剛.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馬錦然,賈青艷.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綜述[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132-134.
[5]王曉磊.軍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的C班英語教學[J].考試周刊,2011(7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