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標;教學質量
一、著重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切實提升其數學實踐運用能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力求使學生體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數學與日常生活及其他學科的聯系,促進學生逐步形成和發展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鑒于此,我在展開具體數學知識點的教學時,總是會結合相關生活實際背景。例如,在學習了概率的相關知識后,我向學生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任務:現實生活中,某類型彩票的中獎率為1/2000,可是,買2000張該類型的彩票卻并不一定就能中獎。假如從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及其頻率穩定性的數學知識點出發,你該如何向廣大彩民朋友們解釋、澄清“某類型彩票的中獎率為1/2000,買2000張該類型的彩票就一定就能中獎”這一錯誤認識呢?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到彩票銷售點進行實踐。
如此,通過這一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促使他們充分體驗到了所學數學理論知識對于解決社會生活現實問題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還得到了顯著的鍛煉與培養,真正起到了預期中一舉多得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結合數學史學展開教學,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引導學生初步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多多關注數學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以此促進學生自身數學科學觀的形成。”
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這一要求,我們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結合一些積極、正面的數學史進行具體數學課程、數學內容的講解與教學。如此,一來,可以使學生對數學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人物形成深刻的認識、了解;二來,還可以充分挖掘出其背后所蘊含著的實事求是、批判質疑、鍥而不舍、追求真理等精神及品質,并以此指導自身日后的學習、生活。而這正是素質教育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
如,有一次在幾何課上,我就向學生提到了歐幾里德以及他的著作——《幾何原本》:《幾何原本》中的定理以及所涉及的證明方法在這本著作創作出來之前就被世人所廣泛認知,可是,歐幾里得的重要貢獻卻在于他依靠超乎尋常的判斷力、洞察力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對這些繁雜的材料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分類與整理,并首次對公理和公設作了適當的選擇,以確保每個定理都與以前的定理保持邏輯上的一致性……
這樣一來,通過講解《幾何原本》背后的故事,學生就能從中領略與體會到:歐幾里德所獲得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而歐幾里得這種求真務實、腳踏實地、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高尚品質更是他們所要學習與效仿的。真正起到了“體會數學文化價值的同時,促進自身科學情感態度等形成與樹立”的良好目的。
三、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在信息化的社會大背景下,我們高中數學一線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如,學習概率這部分知識時,我通常會為學生進行“拋擲一枚硬幣,探究其正面、反面出現頻率”的實驗。之前的教學模式是單純進行拋擲硬幣的實驗,可是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不說,由于進行的實驗次數較少,總是很容易呈現“出現正面的頻率”與“出現反面的頻率”差距較大的實驗結果,很明顯,這并不是進行該實驗的理想狀態。考慮到此,我積極轉化了教學手段,改由為學生播放之前在網絡上搜尋到的同性質的硬幣拋擲實驗,從視頻短片中學生能很容易地看出,實驗次數較少時,出現正面的頻率與出現反面的頻率相差很大,可是隨著實驗次數的逐漸增多,特別是進行到400次實驗之后,硬幣出現正面的頻率和出現反面的頻率逐漸接近,各自穩定在50%左右。
如此,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形象、生動、形象的特點幫助學生實現了對于硬幣拋擲正、反面出現頻率這一知識點的更好認識、理解與掌握,有利于當節數學教學效率的切實提高。
我們高中數學一線教育工作者必須將新課標科學、靈活地運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相信,這將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王麗英.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J].新疆教育,2012(04).
作者簡介:管婷婷,女,1986年7月1日出生,本科,就職于吉林省琿春市第一高級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
Abstract:Us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ability in practice, there are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Key words:high school mathematics;new curriculum standard;the quality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