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音樂課程作為職業課程體系的一個部分,在學生素養培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目前很多中職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思路與方法陳舊,為充分發揮音樂課程在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應有作用,探索適合現代職業教育所需的創新性教學方法已勢在必行,試探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中職音樂課程;教學理念;教學環境
中職階段的學生主要以初中起點的學生為主,正處于身心發展階段,其意識形態有很強的不確定性,音樂課程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目前很多學校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足,教師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認識與關注明顯不夠,使音樂課程發揮不了其應有的地位與作用。以下是我對中職音樂教學途徑的探索。
一、構建開放式的音樂教學環境,使學生敢于創新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思維活躍,敢想、敢說、敢問、敢于發表意見。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應熱愛、信任、尊重每個學生,滿足學生的表演欲,巧妙應用激勵性語言、動作、神態,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教師應提供學生自學、聯想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創新。創設合作交往的群體環境,讓學生合作創新。這樣的合作交往過程,有助于個別學生和群體的創新能力得到全面的、充分的開發與挖掘。
二、為學生創設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表演和展示
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需要,請學生即興表演,體驗表演唱、樂器演奏、創編節奏及旋律等才藝表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適時地請同學發表欣賞感言。實驗證明,學生特別喜歡這種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梳理表演的勇氣,激發學生的表演欲望,并從中挖掘學生的特長和才華,在互相展示表演的同時,學生之間就會在有意無意中學到一些平常或以往學習不到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的才藝表演熱情,改變以往以教師的教為主的教學模式。
三、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體驗到享受音樂的樂趣
選擇具有鮮明時代感和民族性的音樂,體現以音樂審美體驗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對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終身學習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勝過于教師講許多的大道理。因為音樂的藝術魅力是無窮的,音樂能感染心靈、美化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音樂給我們帶來最大快樂,音樂能使我們的心情放松,緩解緊張的學習生活。
四、教學反思促進教學相長,讓學生認可老師
對于個別積極性不高的班級,如何讓師生互動起來是一個難題,作為教師,隨時隨地都要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難以估料到的難題,我們教師要有耐心、恒心、信心,要不厭其煩地反思教學中老師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得不到學生的認可,教師是否換幾種方式來應對,這就需要教師要具備較高的素質,應變能力要強,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思維要敏捷,解決問題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更快地接受教師,這樣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教學質量也就會明顯好轉的。
五、多鼓勵式的評價機制,敦促學生求上進
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創作時,要適時給予鼓勵,對決定教學成果的個人或小組進行評價,也可采用學生互評、自評、他評及老師評價等方式。在進行評價時,應注意學生參與創造性的過程。若學生回答問題時,答得不夠完整或答錯了,教師應給予及時鼓勵和引導,避免給答錯的學生造成傷害。因此,重視學生參與創造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在評價方法上,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的實踐活動和所提出的問題,多給予足夠的肯定,從而推動學生大膽嘗試創造的欲望。另外,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評價措施也應隨之變化,面對活生生的每個不同的對象,教師應把握好評價的尺寸,評價也需有所創新,而不能死板、老套,這樣,才不會影響學生的個性張揚,才能促進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是每個音樂教師努力的總體方向。如何讓中職音樂教學與學生實踐、情感體驗、情操培養、自主學習等相結合,使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和欣賞水平在音樂教育中得到不斷的培養和提高。讓學生真正地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變狹隘的課堂教學為廣闊的生活舞臺,最終更大地激起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是中職音樂教育者長期而漫長的任務。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教師應以良好的專業素養和得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
作者簡介:來曉莉,女,1976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就職于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音樂課的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