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郭承育
摘 要: STSE是STS教育的延伸,STSE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環境(Environment)的簡稱。將STSE通過化學史、常識性知識、社會熱點問題等方式應用于化學教學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STSE 高中化學教學 教學應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提出:高中化學課程要激勵學生主動建構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對物質世界有新的認識;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探究的方法,增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增強對科學、技術及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認識,同時也逐漸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已有經驗或者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
1.STSE教育
STSE教育是STS教育的延伸,STS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的簡稱。STS教育要求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外,還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科學技術的意義,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交互作用。學生可以把學習情境與真實生活環境聯系在一起,運用在學習情境中學到的科學知識通過技術解決真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知道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很好地應用科學知識和技術解決問題和滿足需求,形成科學的發展觀。后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成了社會民生的熱點問題。自然,提高公民的環境素養成為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的一部分,隨后將STS教育拓展為STSE教育。
學習不能脫離實際,不能在孤立的環境中學習。但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校教授的科學知識多半遠離真實情景,讓學生難以接受。STSE教育提倡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聯系,讓科學教育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生產、生存環境緊密地聯系。通過科學知識的學習,學生關心社會的發展,激發學習興趣,更深層地認識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對影響社會與環境的重要議題做出評價和決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
2.STSE與化學教學
化學,它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隨處可以看見化學物質、現象及變化,已經滲透到很多的領域。我們要學會用化學的眼光觀察世界,并且要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術解決和解釋所觀察到的現象和發現的問題。同時,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也會遇到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用化學知識和技術解決,這又促進化學科學的發展,并且也會促進人類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所以我們有必要將化學教學與STSE教育結合起來,讓STSE教育滲透于化學教學中。
3.STSE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3.1化學史的應用。化學史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對大自然的化學知識的系統的、歷史的描述。因此,化學史不是純自然科學,而是自然科學與歷史科學相互交叉的一門特殊的歷史科學。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史激勵學生,在講解過程中通過教師的講讓學生明白科學家們是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要求學生從科學家身上學到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及鍥而不舍的精神。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中,講到苯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講述苯的發現及苯分子的結構學說:19世紀初,英國已經普遍使用煤氣照明,在生產煤氣過程中,生產煤氣的原料除了能夠得到所需的煤氣之外,還剩下一種油狀液體。法拉第當時特別感興趣,用蒸餾的方法將油狀液體進行分離,將這種液體稱之為“氫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科學家米希爾里將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進行了蒸餾,也得到了法拉第蒸餾所得液體一樣的液體,命名為苯。繼而,化學家熱拉爾等確定了它的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家凱庫勒進行了苯分子結構的確定等。通過講解,首先學生可以感覺到生活中處處存在著化學,只要用心就可以發現問題,并且也了解科學家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從而激勵學生積極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2常識性知識的應用。生活中處處存在化學,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創設學生比較熟悉的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都有想解決問題的欲望。例如,在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2講解乙烯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之前可以首先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把一些青香蕉放在塑料袋之后將塑料袋密封,過幾天,青香蕉變熟了呢?這個問題情境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學生發現過這種問題,這樣就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想知道為什么,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尋找答案。再如,學習酯化反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這樣設置問題:經常聽許多人說醉酒了以后吃水果可以解酒,這是什么原因呢?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解釋原因。水果里含有機酸:蘋果里含有蘋果酸,柑橘里含有檸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發生反應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不僅能夠輕松地學習,而且能夠簡單地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逐漸建立起化學與生活的相互關系。
3.3社會熱點問題的應用。當今社會環境問題依然是熱點問題之一,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該部分的教學。例如,高中化學人教版必修1中,講解硫和氮的氧化物時,教師必須講到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對環境的危害。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能直接影響人體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并且二氧化氮與二氧化碳隨雨水降落后會形成酸雨,酸雨又會造成很大的危害,對農作物、森林、草原的破壞;對湖泊、土壤的酸化;對建筑物、橋梁、工業設備、運輸工具及電信電纜的腐蝕。學生了解到二氧化硫與二氧化氮對環境危害如此之大,就會考慮到如何才能使對環境污染最小化,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并且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4.結語
將STSE教育滲透于化學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正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也提高學生對社會、科學、環境、生活的關注程度,增強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所以,STSE教育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有必要的。實施STSE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要相應提高,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還必須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與化學的關系、化學與生活的聯系等,只有教師掌握了這些相關內容,才能很順利地在教學過程中滲透STSE教育,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1版).
[2]喬羽嬌.STSE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滲透[J].科教導刊,2013(10).
[3]徐松林.化學教材中化學史料分析及其教育價值研究[D].西南大學,20110520.
[4]趙書溫.淺談化學教學中STSE教育的有效實施[J].神州(上旬刊),2012(8).
[5]袁小朋.基于STSE思想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與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0.4.9.
通訊作者:郭承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