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紅
摘 要: 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科學,令很多學生望而卻步。為了推動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讓興趣成為學習數學的先導,讓快樂成為學習數學的能源,點燃智慧的火花,讓學生在新課程的陽光下全面健康地成長,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教學經驗,從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數學教學 教學情境 民主氛圍 數學活動 教學成果
數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科學,同時它又具有邏輯推理嚴密、內容抽象等特點,讓不少學生覺得單調、枯燥,進而心生畏懼。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快樂教學,給學生創設“快樂”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于接受和掌握新學知識,集中他們的注意力,讓數學課堂快樂起來具有重要的意義。那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數學課堂充滿快樂的元素呢?我從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條經驗。
一、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樂”起來
課堂導入是一門科學,它是老師學識、智慧、經驗、創造的結晶,讓數學課堂像畫一樣絢爛多姿;像詩一樣激情飛揚;像神話一樣奧秘無窮,像夢一樣充滿想象的空間。
讓數學課堂不再沉悶,結合新課程理念,在設計蘇教版第三冊《可能性的認識》的導入時,我用《熊出沒》中《抽簽》的故事導入新授,情境是這樣的:熊大先把每根樹枝都刻了抓痕,然后和熊二以抽到抓痕的樹枝決定誰去找食物?熊大為什么偷著樂?熊二會贏嗎?為什么?大家情緒盎然,個個暢所欲言,在有趣的故事場景中,大家深刻地體會了“不可能”事件包含的要素。《熊出沒》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動畫片,情境的創設給學生打開了興趣的寶盒,抓住了學生的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存在于課本里,還隱藏在生活中,甚至大家都喜歡的動畫片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的精心設計,或用故事的引入,用謎語的猜想,用情境的描繪,教師獨具匠心地設計,智慧橫生地鋪陳,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
二、全心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笑”起來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直接影響人的行為活動,同樣學生的學習情感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教學民主”,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給學生提供適合的參與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參與時間,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通常是精心設計好每堂課的教學環節,學生便亦步亦趨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逐漸失去了創造動力和學習激情。為了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上,一方面,教師要保持好心情,面帶微笑,關心學生,愛護學生,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溫暖,從而回報老師,感恩老師,營造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教師不能越俎代庖,用自己的思維和方法限制學生的思維和方法,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十幾減9”時,我讓學生充分操作,全面思考,匯報時,我以14-9=(?搖?搖)為例,學生各抒己見:同學甲:想的是9+5=14,所以14-9=5;同學乙:我想的是10減9等于1,1加4等于5;同學丙:我是用……學生的思維之花全面綻放,答案不一而足。
三、用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機會”。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將靜態的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的探索對象,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腦的過程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評價反思,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最大限度地處于主動學習狀態,使教學成為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現行教材的設計及課程教學安排正是這樣要求的,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摩、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
比如在教學第二冊“小小的商店”時,我設計了一個活動的商店,分立了玩具柜、生活用品柜、學習用品柜等,猜一猜,買一買,賣一賣,讓學生走進生活中,真實地體驗了購物的樂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真心體驗教學成果,讓學生“飛”起來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說過,他可以“因為人家一句適當贊美而開心兩個月。”馬克·吐溫不是愛虛榮的人,他道出了人類共同的心理需要——理解、肯定、贊美和鼓勵。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激發他們自立自強、自信自尊的良好品質,這是他們學習取得良好效果的催化劑。教師評價的方式要多元化,要發自內心地肯定學生的進步,讓他們永遠處于良好的學習狀態。另外,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體會到數學學以致用的樂趣。如在蘇教版第三冊“小小商店”中,很多學生運用人民幣的知識買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過了一把購物癮,或者體驗了當“營業員”的樂趣。
數學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讓自己在與學生的互動中,情與情交流,心與心溝通,讓數學課堂充滿快樂的元素,讓學生乘著知識的風帆起航。
參考文獻:
[1]小學數學新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