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多重因素下,我國教育界開始逐步將一些新引進的教學方法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將分層教學法運用到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法;實踐研究
近年來,我國教育界為了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滿足社會發展新要求,主要針對現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作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其中成效最大的當屬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由于我國特殊的教育模式和人才選拔方式,學生在進入高中后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升學壓力;而且,對于高中數學的復雜性,不同程度的人對其的感受不同。但高中數學較高的難度指數給大多數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學習難題。在這種教學現狀下,分層次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學生的整體掌握情況及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選取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
一、分層次教學法概述
分層次教學法區別于傳統的快慢班教學,它主要是針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開展教學活動。與我國固有的以老師為教學主體的模式不同,分層次教學法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活動一定要適應學生的學習現狀。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分層次教學,在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的前提下,選擇能適應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恰當的教學目標的制訂。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老師的教學內容,確保能對教學內容有比較扎實的掌握,取得良好的成績。
素質教育下的分層次教學法與以前的分班教學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傳統的分班教學是將班級分為實驗班、強化班和普通班等幾個基本等級,再按考試成績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等級的班級里。這種分班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內容,但其主要的弊端是按照成績劃分班級,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而新提出的分層次教學法則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它雖然也是通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進行教學,但是分層次教學法的劃分標準比按照成績劃分等級更為標準、專業。分層次教學法主要是根據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習能力的高低,對學生進行分類,并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最后,再根據教學大綱的教學目標,給各個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任務。分層次教學法利用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并充分結合了不同學生的認知能力,根據認知規律開展教學活動,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學任務的規定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法的有效理論和實踐依據
我國的分層次教學法的運用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早在幾千年前我國就進行了分層次教學的有益實踐。看到弟子對不同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大教育家孔子創造性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這是分層次教學法在我國出現的最早記錄。孔子正是用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因材施教,所以孔子的弟子都各有所長。這一理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了宋代,哲學家朱熹更是將其概括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并不斷對這一理論進行完善和改進。
心理學是每名合格教師的必修課,它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心理的情況下更好地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要想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是很有必要的。從心理學方面來看,學生的認知能力總是和其所面臨的知識情境有關,面臨的知識情境越是和掌握的基礎知識接近,則越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過程,所以教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與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相匹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逐步掌握知識。這一點在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尤為重要,因為高中數學,特別是人教版的數學教材的整合,每個單元之間都是彼此相連、相互貫通的,上一單元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直接關系著下一單元的學習,所以這一問題必須得到高度重視。
三、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的應用實踐中應堅持的原則
1.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根本原則
將分層次教學法應用到高中數學中的主要目的是在學生主體差異性的客觀存在下,克服教師教學難以面對全體學生需求的難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在教學實踐中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根本原則,一切教學資源都要向其傾斜。制訂的教學內容和目標,一定要保證是面對全體學生的,盡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到不同程度的知識,為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的培養提供必需的條件。
2.注重整體推進的基本原則
經過實踐的多次檢驗,我們可以發現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數學領域的應用是一個有機整體,并且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緩慢推進的過程。所以在分層次教學法的實際實施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整體的推進,還要考慮到各個環節間的接洽、融合,使其協調發展。因為分層次教學法的特殊性,所以必須重視這一問題。在教學方法施行過程中一旦有一個環節發生偏差,則會影響到其他環節,甚至是整體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慎重對待這一問題,以保證能保持有效的教學效果。
3.重視過程發展的重要性原則
分層次教學法的特殊性也就決定了其實施過程的復雜性。分層次教學法就是針對學生間的差異進行教學,所以它特別注重每個個體的獨立性,并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對象不同,或是面臨的環境不同,教師的組織形式也不一,教學效果也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每個環節都有其獨特性,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教學方法在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并且,也要對實施過程保持高度的警惕,時刻關注各個環節的發展及變化,并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法進行合理調整。
綜上所述,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是教師教學方法的一次有益探索,它能有效改進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固有弊端,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最終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但這一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去攻克這個難題,為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成功的范例,以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任福捷,孫美琪.分層次教學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理論觀察,2013(11).
作者簡介:吳玉梅,女,1983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第二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數學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