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虹
摘 要:盲生之間存在著殘余視力、心理素質、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不同,分層教學在盲生教育教學中是極其必要的。探究分層教學在盲生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對數學分層教學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運用談談經驗和體會。
關鍵詞:盲生;分層教學;數學
尊重人格、尊重學生的差異是教育的基礎。分層教學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立足于盲生的個性差異,采用有區分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來滿足盲生不同的需要、學習風格和興趣等,給每個盲生提供適合自身的發展方式,促進他們最大限度的發展。
一、分層教學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根據盲生差異,初步分層分組
在盲生進校時,都要進行一次能力測試,對盲童的視力、智力、學習態度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經過一年學前班的學習訓練后,根據對孩子進行的考察測試,教師依據盲生的視力情況、學習基礎、能力、態度等幾個方面進行初步分層分組,確定高、中、低三組盲生,分組并不是固定的,需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某一層組別缺失,或者需要增加多重殘疾組,都是有可能的。
這樣的分組并不是簡單的在教師心中做好學生、差學生的劃分,更需要得到學校的認可,因為對盲生進行分層教學離不開學校制度的配合和保障,一旦缺失了學校的支持,教師在制訂分層目標、分層教學、分層作業和分層評價各個環節都會難以開展工作。
2.根據各組情況,分別確定目標
分層教學實施的依據就是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教師根據盲生分層情況,可將教學目標分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和高層目標。基本目標面向全體盲生,要求全體盲生必須達到,包括差生組,在數學課程中,體現為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圖形空間的認識。中層目標面向良好組盲生,除了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不僅要了解數學概念,也需要掌握數學原理,認識內在規律,并要培養學生能夠自主表達觀點的能力,使其擁有向優秀組奮進的潛力。高層目標面向優秀組,在知識教授上不僅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更要體現思維的發散性和創新性。
3.根據分層教學理念,將分層教學貫穿課堂
(1)分層備課
教師的備課上在課時目標上要體現出層次。以二年級數學廣角中的“排列與組合”一課為例,在確立具體的課時目標時,針對差生組,基本目標為學生能夠理解課堂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解決排列數字或組合的問題;中層目標制定為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掌握有規律地排列數字或組合的方法;高層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通過觀察、猜測、排列等活動,自主地探索并掌握有規律地排列數字或組合的方法,多重殘疾生則要求遵守紀律,不影響其他同學即可。
(2)分層教學
在同一節課內,既有面向全體學生的統一環節,又有兼顧高、中、低的差異環節。首先要強化目標意識,做到明確各層次盲生的學習目標,并檢查是否達標。其次要把握好提問策略,使各層次盲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對能力最低的學生要經常提問,給其更多的反饋機會,留出補償余地,有效地查漏補缺,以使其達成既定目標。在教師主導下,通過各種形式,不斷加深對目標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強化鞏固,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3)分層作業
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在作業的布置上從數量到難度對各層次盲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各層次盲生有事可做,而且能做,
通過信息反饋,給予及時的指導、講評。基礎性練習針對能力低的學生,水平中等的學生需要完成鞏固性練習及基礎性練習,而高水平學生則要完成少量基礎性練習、全部鞏固性練習及拓展性習題。
具體以“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這節課為例,筆者設置的基礎練習僅要求學生能夠按照面積公式直接計算出結果,鞏固練習是要求學生能夠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拓展性習題則并不能直接運用公式計算出面積,需聯系過去所學。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對盲生的特殊作用
1.保持對課程的學習動力
具有成就感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因素,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次的理解和接受,讓每位盲生都會有一種成功感,這是數學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完成的內容,學生順利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習任務,教師運用不同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能夠有效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不會因長時間沒有成功體驗,而失去了對數學課程的興趣。
2.促進心理健康
認知過程與情感過程是相互影響的,分層教學彌補了傳統教育只重知識的缺陷,更加關注了盲生的情感、意志、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目前,在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盲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的最佳方式無疑是進行分層教學,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盲生的個別需要。這里的個別需要,既有知識、技能方面的,更有情感、意志、個性發展等方面的需求。
總而言之,當前我國的視障教育,其目的是使每一個盲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的發展,而分層教學是激發和培養盲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能力的有效措施,能促進盲生的全面發展,體現特教的公平及價值。
參考文獻:
黃蓉.淺談分層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藝術周刊,2013(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