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小霞
【摘 要】 分層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方式。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根據學生各自心理特征、語言知識、接受能力,確立教學目標、教學要求、設計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變換授課方式、設計分層練習和測試,實施科學評估,促進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環境中求得最佳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 分層教學 基本策略
在目前初中英語學習中,中學英語教材也在不斷更新,新的“英語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但以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標準、同樣的教學模式來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顯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時因材施教就顯得極為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使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一個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的一種有效的方式。
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點,近年來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分層教學的教改實驗,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必須注意以下策略。
一、分組策略
我認為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進行分層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而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首先必須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現狀了然于胸,準確“把脈確診”,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個新班的時候,就主動和學生及學生家長進行廣泛的溝通,然后大力宣傳分層次的必要性和益處,通過調查、測試、談話等手段進行科學的評估。其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水平,自主選層。最后用一套難易適中的題目對所教班級進行測驗,兩者結合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學習小組,其中A組為基礎小組,B組為能力發展小組,C組為特長發展小組。為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在分組的過程中應避免使用差生這樣的詞語,在分組時我對學生這樣說,A組為基礎組,B組為提高組,C組為競賽組,這樣學生即使分在了A組也不會有什么自卑感。同時我對學生說明,我們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每一次測驗后我們都會再進行調整,并且在學習中途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況申請參加高一級小組的學習。
二、備課策略
對學生進行分組后,我在備課時就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備課,在備課的過程中,對A、B、C組的同學分別提出不同的要求,這必須在備課時體現出來。備課分層應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1.分析不同學生的特點,“吃透學生”,掌握他們存在的個體差異。當然更要了解全班學生的共性,又要摸準其中每個學生的個性,把課備到課外。只有“吃透了學生”,才能恰當地提出不同層次的教學目的和要求,分清主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
2.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學大綱,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有用信息,所設定的課堂內容、練習層次、問題難度等均應體現分層次教學的特點。
三、授課策略
進行分層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對學生實行分層授課。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層授課的:
1.教學目標分層。我把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在教同一內容時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不同層次制定出相應目標: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落實單一知識點,側重記憶、重復和模仿,使其掌握和鞏固基礎知識;對基礎好的學生,要重視對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使其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2.課前預習作業的分層,讓學生了解每課的內容和任務。每次上新課之前,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按照新課的要求布置不同的預習任務,有利于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預習作業主要包括預習生詞,預習課文內容,了解課文背景知識,準備口語內容等。
3.課前warming up 分層。教師對學生本課新授任務前的認知前提準備和情感前提準備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群體進行分層技能的鞏固和興趣激發的設計。我要求 A 層學生將接受相關新的學習任務的舊知的檢查,以期減少掌握新知的困難。因此每堂課我都設計安排短小有趣的“每日會話”、“課前問答”,滿足 A 層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喚發起他們學習的動力。則 B 、 C 層學生將進行“每周話題 ——快速搶答”訓練。
4.課堂訓練及活動的分層。如提問分層,提簡單的問題或直接從課本上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應優先考慮基礎薄弱的學生,并及時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偶爾也給點難題,培養他們勇于嘗試的精神。遇到難度較大或語言運用能力較強的問題時,可以讓成績優秀的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人人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四、練習策略
練習和作業是課堂教學反饋的形式之一。傳統的英語作業布置方法即“一刀切”的做法顯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層教學的原則的。根據分層教學的要求,練習可以設計成低、中、高三個層次,即采用基礎題、提高題和綜合題。
五、測試和評價策略
在單元檢測及階段性檢測中,我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所學握內容和英語達標的不同要求擬定等級性試卷。A 卷:基礎題,難度較小,只考查本單元重點,不考難點,主要以識記和模仿性試題為主;B 卷:考查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側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C 卷:以本單元內容為中心,進行知識拓展,增加有一定難度的理解及綜合性測試題,檢測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如果基礎較差學生對自己某次檢測成績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經過充分準備后,可重新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我為每類學生量身定做了一份英語評價表,評價參與對象為學生本人、小組、教師。
總之,分層教學,是一種教學策略,也是一種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思想,它強調了: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學生是有個體差異的,不能以犧牲一部分人的發展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發展,學生的個體差異是一份寶貴的可供開發的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劉電藝.英語學習策略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毛景煥.談針對學生個性差異的班內分組分層次教學的優化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