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情境教學不斷應用于中職學校語文詩歌的教學過程中。情境教學法能夠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新事物,是獲得情感體驗的重要手段。闡述了情境教學的原則以及如何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關鍵詞:情境教學;中職學校;詩歌教學
情境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情境教學法是以生動具體的情境向學生展示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在中職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來說比較差,因此,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是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吸收能力的重要手段,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獲得情感體驗。
一、進行情境教學法的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
在新型教學法中,學生的主體性是不可忽略的。傳統的“一言堂”已經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以此確保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教學任務。
2.兼顧差異性原則
在同一個班級里,學生質量良莠不齊,因此,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需要兼顧學生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情境,與學生生活相聯系,這樣才能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到情境中,并且從中提高學習興趣。
二、如何利用情境教學進行中職語文詩歌教學
1.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的不斷普及為中職語文詩歌教學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通過多媒體,老師可以借助音樂和圖片等方式向學生進行教學,以此吸引學生對課堂的注意力,加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春江花月夜》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在網上下載可供利用的音樂或者朗誦音頻來引導學生對這首詩進行自我學習。在播放音頻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從詩詞中感受到作者所寄寓的情感,并且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使自身置于這一美景中,并享受美景。在教學《將進酒》①時,老師應該選用富有激情的音頻將學生帶入李白的激昂之情中,邀請學生在配有激昂音樂的基礎上主動對這首詩進行有感情的朗誦,這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重要手段。
2.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
“不動筆墨不看書。”問題情境的創設正是這一名言的最好詮釋。在課堂開始前,老師可以提出若干個問題,以此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認真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幫助學生了解課程內容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②時,老師可以提出類似于“這首詞是在什么情況下創造的?”“詞中的描寫能夠表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這首詞與毛澤東其他詩詞之間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之類的問題。
3.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詩詞中所出現的意向通常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利用自身的經歷或者與生活相關的事物進行情境教學,這是學與用的統一。例如,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老師可以從電視劇《精忠岳飛》著手,了解岳飛的英雄事跡,并將岳飛的著名事跡與一些不良風氣進行比較,以此引導學生體驗岳飛的精神,推動學生德育的發展。
利用情境對詩歌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情境教學能夠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為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中職語文詩歌教學中,選擇情境教學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黃智亮.淺談情境創設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7).
作者簡介:錢建泉,男,1980年3月出生,本科,就職于南通市旅游中等專業學校,研究方向:中職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