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華
【摘 要】目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課程體系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如能力定位不明確、課程設置照搬本科院校不顯高職的特色等。通過對與我院合作的澳大利亞TAFE學院和加拿大BCIT學院課程體系與我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引發對我國三年制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并提出三年制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設想,以此推進我國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進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 課程體系 比較 啟示
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但高等職業院校課程如何設置、如何培養人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迫切的問題。通過對我國眾多高職院校實際課程體系的設置情況的分析,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并沒有擺脫高等本科院校教育模式的陰影,許多課程照搬高校的理論課程,沒有教會學生實踐知識。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學生要有一個正確的能力定位,而高職教育應定位在為企業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是介于工程師和工人之間的技術人員。高職學生的理論知識應夠用,而實踐能力應突出,能解決生產技術問題,所以目前的高職課程體系不能僅停留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和理論加實訓的安排上,還應大刀闊斧的改革以適應社會對高職人才的需求。本文分析了與我院合作辦學的澳大利亞TAFE學院和加拿大BCIT學院等幾家國外優秀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情況并從中引發了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考。
一、澳大利亞TAFE學院課程設置優勢
澳大利亞的TAFE學院是一個職業教育性質的機構(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澳大利亞實施義務教育后最大的教育與培訓機構,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要提供者,TAFE其實就相當于中國的職業學校、技校和高等專科學校的綜合體。它把技術教育與繼續教育結合在一起,實行柔性的教育培訓方式,專門從事技術人員的學歷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澳大利亞的TAFE體系已成為全球成功的特色鮮明的教育體系之一。其課程設置特點如下:
1. 課程設置以實用為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行業關系密切
他們通過與行業協會密切合作,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提前介入與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相關的內容,進行現場教學,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結合,學用結合,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實踐感強,所學即為所用,從而倍受企業界好評。同時TAFE課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行業關系密切,是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開設并得到及時地調整的。
2. 課程設置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TAFE課程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主要體現在培養方式、教學方式、課程安排等諸多方面。課程可以面向不同年齡、不同行業社會群體,可提供社會變革和職業轉變過程中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教學可通過課堂、現場、網絡等多種方式進行,做到以人為本,真正實現以技術和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為特征,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的定位。
3. 校企合作緊密,使產學合作得到有力的保證
TAFE的課程均為澳洲政府和行業協會所認證,其課程在設置上與企業密切結合適應市場需求,內容上體現最新的技術要求,以實用技能和專業訓練為教學重點,努力開通產學合作的正確道路,同時,政府為校企合作架設橋梁,使產學合作得到有力的保證。
二、加拿大BCIT學院的辦學特色
加拿大BCIT學院即不列顛哥倫比亞技術學院(British Columbia Institute of Techno1ogy)是加拿大的一所職業技術學院,其辦學特色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 辦學定位非常明確
在兩年制和三年制的課程目標之間做了明確劃分,它把兩年制課程目標定位在技術員,三年制定位在技術師,進一步突顯了課程的目標定位、專業性和應用性,這與我國高職課程體系有較明顯的區別。
2. 普通文化課程很精煉
普通文化課程只包括計算機技能及應用、普通課程和學院英語等少量與專業關系并不密切的課程。從課程排列的順序可看出,它與專業課程是并列關系,因為普通文化課程并沒有集中在第一學期開設,而是貫穿了整個學制。并且其“普通課程”屬于選修課程,沒有居于中心地位。普通文化課程設置的這一原則,與其課程目標是相吻合的,有利于在三年之內集中有限課時開設專業課程,突出專業性。
3. BCIT重視整體專業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僅僅關注專門化的職業能力
突出專業課程是其課程結構的顯著特點。其專業課程占85.7%,這一比例是相當高的。課程范圍幾乎覆蓋了這個職業的所有工作領域。有些原本屬于普通文化的課程,比如“交流”,通過與專業相結合后,也使其專業化了。另一特點是,以工作任務而不以學科為邊界劃分課程。判斷其合理性的標準并非課程內容的內在知識邏輯,而是看重工作任務的合理性。這種設計課程,可突出課程的實用性,利于短期內實現課程目標。
4. 專門的大塊實習時間很少,理論和實踐相融相通,做到理論能為實踐服務,實踐鞏固理論知識。當然,這并非表明其課程結構不注重實踐,只不過其實踐都是滲透在各門具體課程中的。這種課程設計不僅有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整合,而且在相同的學制內,能大大增加課程設置的門數,提高課時的利用率。
三、我國三年制高職課程體系的現狀
1. 課程定位目標不明確,仍偏重于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而沒突顯提高學生適應就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在這種課程體系下培養出的高職生是理論知識比不上本科生,實踐技能比不上中職生,很難適應崗位要求。
2. 目前我國主要采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三段式學科本位的課程體系,只注重知識系統性和獨立性,而不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和對新知識學習能力的培養。
3. 課程內容大多是定論的東西,不容置疑,缺乏對學生的啟發性,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較差,缺乏創新能力,不能做到學以致用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endprint
4. 課程內容陳舊,課程內容停留在簡單操作層面上,不存在為解決工程實踐問題而進行分析思考直至解決問題的環節,學習效果不明顯,學生實踐能力得不到提高。
四、我國三年制高職課程體系設計的設想
1. 課程目標應明確定位在高技能型人才上。結合高職生能力定位這一出發點開發富有特色的課程。從BCIT學院經驗來看,把高職課程目標定位在高技能人才上比較合適。這有利于突出職教特色,又有利于突出“高等性”,適合高職教學,而且是能夠達到的目標。
2. 科學規劃普通文化課程,突出專業實踐課程。要以職業崗位對勞動者實際要求來安排文化基礎課程,使文化課為職業能力服務,文化課為專業課教學服務。BCIT學院課程提供了很好范例。
3. 建設開放性綜合性課程,突出高職職教特色。開發符合高職培養目標的以能力為本位的開放性課程,著重培養高職生的崗位動手能力,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于一體。如我院數控專業講授《數控編程與操作》這門課程時,在教室講臺前放置兩臺從奧地利引進的EMCO數控機床,教師講解理論的同時可進行實踐操作,真實感很強,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
4. 走產學結合教學模式。建立以工程實踐項目活動為環境的具有實踐性工作任務的專業課程體系,整合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做到課程相融相通。圍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點上TAFE學院做得就很好,他們的課程設置是讓學生能解決工程實際問題,鞏固專業課程知識。開發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實務性模塊課程,讓學生體驗到其實用價值和工廠的工作模式,讓他們畢業后能很快地適應工廠的生產,滿足工廠的需要,無須到企業后重新學起,使他們感到在學校學的知識有用。而在BCIT學院的課程計劃中,大多采用以工作項目為中心的實務性模塊課程進行現場教學,邊講解,邊實踐,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學到了實踐知識。
總之,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應該體現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特色,具有時代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力求使我國高職院校教育課程設置,達到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鄧澤民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與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02.
[2]章仁彪.關于中外合作辦學之我見[J].中國高等教育,2001(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