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過程中有不斷的創新,但更應該注重教學常規“備”“教”“輔”的落實,做好這幾方面有助于解決提高課堂效率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效率;備課;課上;課下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每位教師一直在思索的問題,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做好“備”“教”“輔”,即在課前,課上,課下三方面下功夫。
一、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先決條件
教師在備課上應多研究,多進行教學探索。準備充分,是高效率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為此,教師應該花幾倍于一堂課的時間和精力去備好一堂課。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實施。
1.備教材
明確教學任務。開學前,要求教師通讀教材,明確本學期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對學生的能力培養方向,各類教材的版本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的特點,即都遵循《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材編寫原則編寫,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可選擇性。時代性體現在教材使用真實、地道的當代英語語言材料。包含社會、家庭、自然科學、環境、資源、道德法制、風俗習慣、文學藝術等話題在內的多樣性語言材料,注重中外文化的比較和交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基礎性體現在教材是為廣大學生服務的,教材編寫的宗旨要使大多數學生能掌握必需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可選擇性體現在教材編寫內容比實際教學需求量要大,以供教師和學生根據需求選擇使用。另外,一套教材的各個板塊也具有可選擇性,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取舍。更明確地說,并非教材中的所有內容和活動都需要完成。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水平選做,而沒有必要強硬完成各項活動。
2.備學生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理念不僅要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也要體現在教學結束之后。了解學生的現有水平、聽課情緒、學習的效果、學習的困惑、需要教師如何教學的愿望等,這樣便于課堂教學充分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學理念,便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把學生的預備性學習活動置于教師的教學活動之前,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面面俱到式的授課方法,在正確了解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合理用力,實施與學生需求相匹配的針對性教學。教師要騰出時間和精力來,在指導學法、提升學力上下工夫,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到實處,把教學的力量用在重心處和關鍵處,實現“三個不教”(學生已會的不教,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會的不教),切實把教師從繁復的課堂講解中解放出來,把學生推到臺前,讓質疑、爭辯、補充、修正等充盈其間,在師生、生生多維互動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教師要準確為學生的學情“把脈”,可以通過多接觸、多談心,弄清每個學生的興趣動機、接受能力、理解水平和個別差異,弄清每個班的整體差異和特點,然后才能有針對性地教學。對不同班級可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可以準備不同的問題等,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3.備教法
教法應是建立在學生學法的基礎上,是在結合教學內容、學生和教師自身的特點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法。教無定法,但教有法。實際上,不管什么方法,都應立足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寓教于樂,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知識和學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利用教學手段上也應該是積極的,多種形式并進的。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的思路,目的是使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掌握好語言知識。只有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應付課堂的突發事件。對學生創造性的做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全身心投入課堂,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充分準備。如,在教學八年級(下)閱讀課Do you remember what you were doing?時,內容涉及了馬丁·路德·金、劉翔,課堂上學生興奮積極地討論并提出很多關于馬丁·路德·金生平的問題,由于我在備課時就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材料,所以不僅回答了問題還給他們介紹了很多相關背景知識。
二、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鍵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但備好課不等于能上好課。備課中的主角是教師本身,而上好課的主角是師生雙方。上好課除了課前的充分準備以外,要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它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動發展,抑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走到學生中間,需要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1.從關注教材內容到關注學生掌握的知識點的情況
課中要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和表述,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然后針對學生的已有知識,教師能靈活地在新舊知識之間幫助學生建起通往新知的橋梁。
2.從關注學生的錯誤到關注學生發生錯誤的原因
把錯誤資源很好地轉化為課堂有利資源,及時對學生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及時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3.從關注學生紀律到關注學生的情感
關注學生聽的情感是否投入,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被調動起來了,如何改變策略調整自己的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身心投入學習中來。
三、課后反思和課下的輔導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助手
幫助后進生對提高課堂效率起保障作用。現在的學生自控能力小,大部分不愛學習,稍不留心就要掉隊。如果教師放棄一個學生,他上課不學可能還要搗亂,他周邊的四、五個人就要受到影響。這樣班里就會有好幾個學生掉隊了,最后會影響到成績好的學生的學習情緒,也就談不到提高課堂效率。因此不要輕易放棄后進生,要利用課后時間給后進生給予輔導,學習的興趣來源很多,但若能在課堂讓他們聽懂,讓他們參與,讓他們有興趣主動去學,這樣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對于教師來說,若能對自己上的每節課都反思,并很好地記錄下來并分析原因,那就能積累經驗來指導以后的備課和上課。通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在反思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錘煉教學基本功。總之,只要教師在課前準備充分,課中能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具有靈活的教育教學能力,課后善于反思、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就一定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曾卉.初中生時間管理現狀研究[D].南昌大學,2010.
作者簡介:郭敏莉,女,1977年2月生,本科,就職學校:貴州省貴陽市貴陽中天中學,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