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教育形式下,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打造高效課堂是教師一直關注并執著追求的目標。實現課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很多時候也是困難的,教師們正在努力尋找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路。如今,導學案的有效實施已成為實現高效課堂的一種有效載體。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確保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落實,實現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為師生“互動——探究”提供課堂時空。
關鍵詞:初中數學;導學案;高效課堂
一、根據課型需要選擇導學案
導學案的實施要根據需要去選擇,不是每堂數學課都適合。相對來說知識前后連貫性比較強,并且在學生能力范圍內能自主、合作學習完成的內容很適合利用導學案,而一些需要動手操作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的課則使用導學案的必要性不大。
二、導學案的精髓是“導”學
一份導學案能否在數學課堂中發揮最大效益,取決于導學案在課堂教學中是否起到了導學的目的。
一份好的導學案應該首先是學生預習的向導,根據導學案的提示學生能達到有效預習的目的。學生離開教師指導預習多數都是無效的,導學案教給了學生自主預習的方法。
一份好的導學案其次是學生課堂學習的指南針,它為學習新知識指明了方向。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知識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導學方式。對簡單的適合學生自學的知識,教師設計出思考題,指導學生閱讀課本自學完成。對重點知識或學生自學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可采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動、研討、交流的方式進行。對學生無法自學或生生、師生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采取精講點撥的方式,但教師的講并不是滿堂灌,而應該配以啟發、點撥和誘導。
一份好的導學案最好是課后鞏固和反饋信息的第一手資料。導學案中的課后鞏固一方面讓學生有及時而適當的訓練,達到“當堂達標”的目的;另一方面,可讓教師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為課后的教學、指導提供信息。課后提升的題目在編寫時可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通過批改教師能掌握課堂上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從而給予及時指導和講解。
三、學案導學要與課堂教學完美結合
導學案實施的初期階段,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教師的教學,使教師失去了原來特有的教學風格,更有甚者不會上課了。每一種新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接受和適應的階段。對新的教學方法更是如此,在沒有真正掌握這種方法的時候,導學案在整堂課中沒有發揮有效的作用,流于形式了,甚至出現了負效。學案導學要與自己的課程教學完美的結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益。
1.教學流程與學案導學相順應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學流程與學案相順應,不僅能極大地推動學生的預習,而且能點燃學生自主探究的熱情。
2.學案導學因課堂生成性而調整
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預習后差異更大,因此,教師要“以學定教”,把握好教學的起點、內容、要求和節奏。對于預習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講甚至忽略,而對于一點就通的可以以點撥為主的指導,把最多的時間用在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面上。充分把握好課堂生成性資源,不要讓導學案束縛了手腳。
四、導學案與多媒體的有機整合
多媒體和導學案都是課堂教學輔助手段。當兩者同時出現在高效課堂中時,如何有機的整合讓他們發揮最大效益呢?
多媒體可以作為導學案呈現的方式為導學案服務。導學案的呈現方式是多樣的,為何一定要以一張紙的形式呈現呢?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去呈現。多媒體的好處就是圖、文、聲并茂,我們何不借助多媒體的優勢去彌補導學案的單調呢?對于一張紙呈現的導學案學生很容易走神,用多媒體呈現則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當然,呈現的內容也是可以選擇的,可以是導學案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個導學案。
由于課件可將書本知識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所以我們主要可在引入新課和突破難點時使用。
總之,教而有法,但無定法;學而有法,貴在得法。正確使用導學案可以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收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黃干群.對初中數學導學案的認識[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05).
作者簡介:胡春燕,女,1978年11月出生,大學本科,就職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樂明德學校,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