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調查研究表明,幼兒在進入小學后普遍不能盡快適應小學學習,在體育方面表現得尤其突出。他們自覺鍛煉意識不強,身體協調性、平衡能力等比較差,缺乏必要的自我保護意識。而且體育課程與他們想象中的差距較大,導致學生沒有上課的興趣,體育教學效果自然也難隨人愿。因此,如何做好幼小體育的銜接工作,使學齡初期的兒童盡早適應小學體育課程,是教師應該極為重視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幼兒體育;小學體育;上課習慣;組織方法;自控和自我調節能力
銜接是指兩個相鄰的教育階段之間,在教育上的互相銜接。在體育教學中應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措施來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經過本人多方調查并與廣大教師進行交流發現,如今的幼兒體育與小學較低年級的體育都是以游戲為主,然后把學生帶入體育教學情境中,這一點的銜接工作做得比較好。然而,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認為,要想徹底做好幼小體育的銜接工作,還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
幼兒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以游戲活動為主,靈活、自由,沒有過多的規范性和約束性。而小學階段則有國家規定的教學教材和教學計劃,因此,在孩子進入小學后,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適應小學體育的教學要求,比如,在做廣播體操時,學生好奇好動、自我調控能力差。其實這些也都屬于正常現象,是由于學生年齡、性格特點造成的。所以,無論是在幼兒階段還是小學階段,教師都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
二、根據學生心理需求,改進教學組織方法
幼兒階段的體育教學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而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除了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外,還對學生的“三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有具體的要求,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階段,教師在組織方法上必須接近幼兒園,教學方法要符合學齡初期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
趣,引發學生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充滿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三、運用有效方法,提高學生的自控和自我調節能力
幼兒階段的體育教學主要以游戲為主,所以體育課堂一般都帶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娛樂性,并且幼兒自愿參加。小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則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即使學生不感興趣也必須學習。然而,學齡前兒童在情緒上一般具有不穩定性和隨意性,而且極易產生激動、沖動心理,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多采用鼓勵的方法,對學生的活動表現表示出極大的關切和贊賞,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控和自我調節能力。比如,有一次我對學生進行短跑訓練時,班上一位學生莫名其妙地哭了起來,我上前詢問了她哭泣的原因,原來她是怕自己跑不過去成績不及格,這時我就用熱情、溫暖的話語安慰她,并鼓勵她一定能完成任務,當她真正完成之后,我對她進行了及時的表揚,以此提高她對體育課的自信心。對于那些行為比較莽撞的學生,不可直接批評,而是對他們進行細致耐心的教育,讓他們明白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的道理,學會自己解決與同學之間產生的矛盾。
總之,隨著目前教育體制的變革,各學校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幼小體育工作銜接得是否順利,直接影響著一所學校的聲譽,而且,對于學生而言,做好幼小體育的銜接工作可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他們盡快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進而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蘇秀.幼兒體育教學應重視做好幼小銜接[J].體育科技,1998(01).
[2]王海厲.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之我見[J].青春歲月,2011(24).
作者簡介:胡瓊惠,女,1986年10月出生,本科,就職于東莞市塘廈鎮林村小學,研究方向: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