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在教學中只是片面地進行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學生進行愛心的奉獻,對學生給予關愛,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健康的成長中自覺地探究知識。
關鍵詞:小學教育;關愛學生;教育感悟
筆者從事教育多年,本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熱心,勤勤懇懇地為教育傾灑著熱血。當一個人靜下心來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感觸和反思。也發現了自己在教育生涯中有得有失,感到教育工作是一項育人的工作,孩子們的每刻成長都有教師的艱辛和努力。在前一段時間里自己經歷了一個令自己感觸很深的事例,真是令人難忘啊!
新課標的實施,學校責成我準備一堂公開課。我為了把新課標的新意體現出來,就進行了分組式教學,這樣會體現學生的參與能力和合作學習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思想。為了把公開課上得更好,我就有意識地把學習好的學生分成了幾個尖端組,給他們放到了前面,有利于老師的提問。把學習不好的學生分到了一個組,把他們放到了后面,省得讓他們影響講課活動的效果。在課堂進行中,我發現了這些差的小組學生表現得異常積極踴躍,而我擔心他們把問題搞糟,就始終沒有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始終在啟用學習好的小組,由此,我的公開課非常成功,得到了廣大老師和領導的認可贊譽。而誰知道這樣理想的樣板課在學生那里卻出現了巨大的反響。
第二天,當我去上課的時候,我往講臺一站,就聽到學生議論紛紛、沸沸揚揚,他們七嘴八舌地鬧喊著不停。我一看多數是昨天差的小組學生,我就問他們吵鬧的原因,后進生代表王××站起來說道:“我代表后進生的同學向老師提幾個問題:昨天您講課為什么不讓我們小組同學發言,我們為了你的講課做了很多充分的準備,并且進行了認真的演練。還有,您為什么連看我們組的同學也不看?為什么有的問題,別的小組同學不會,沒有舉手,而我們小組的同學會,只有我們小組的同學舉手,而您卻不招呼發言?……”
一連串的問題讓我天旋地轉,頓時感到自己的設計和做法全都被他們發現而揭穿了。我內心的尷尬和無地自容的心理讓我后悔莫及。為了老師的尊嚴和課堂的秩序,我聲嘶力竭地對學生進行了批評。學生看到老師發怒了,自然就不再說什么了。我就稀里糊涂地講完了一堂課。
當我晚上不能入睡的時候,想起了白天的事情,我感到學生說的很在理,我不能一味地壓制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他們努力了,也做出了學習上的刷新,他們積極踴躍舉手是他們的積極表現,是他們學習上的巨大變化,為什么我不趁熱去引領他們走上學習的殿堂,卻是用冷水潑滅了他們的思想火花呢?越想越發感到對不住學生,整整一夜沒有睡好覺。
第二天,當我走進課堂,首先我向挨批評的學生深深地鞠了一躬,并且向他們表示道歉。深刻地檢討了自己的錯誤,當我說完,迎來了學生的熱烈掌聲。而后我在教學中以真心、愛心來對待所有學生,后來發現這些后進生他們的學習成績居然在全校領先。記得著名的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希望所有教育同仁能以此共勉。
參考文獻:
于永正.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02.
作者簡介:張靜,女,1985年2月出生,就職于吉林省大安市舍力鎮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