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
關鍵詞:興趣;體驗;參與;合作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因此,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遵循一些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對學習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小學生剛開始學英語時,一般都會對英語有較強的好奇心,并且會對英語有一種躍躍欲試的心理。如果教師能采用一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引起小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興致勃勃地去學英語,當他們學會了一句日常用語,學會說幾個英語單詞后,就會有一種滿足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更進一步學習英語的興趣。如果一個人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樂在其中,越學越愛學。因此,應把小學英語教學重點放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上。
老師要把教學內容滲透在說唱、聽做,或游戲活動中。如,課前熱身中,師生一起為新知識有選擇地聽唱歌曲,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一些動詞中,如play,swim,write,sing,fly,ride等,先出示圖片,老師邊做動作邊說單詞,然后師生由慢到快有節奏地說單詞做動作。將明快的韻律兒歌引入課堂,不但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還能開啟心智,發展學生的音樂節奏智能。
二、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原則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創造性的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情景,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因此,教師應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興趣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的情景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
如,教學“Christmas”一課時,創設圣誕節情境,精心布置好“Christmas tree,Christmas presents,Christmas food,Father Christmas”等,并滲透有關圣誕節的語言及文化,然后讓學生唱歌曲We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并在歌曲中互贈禮物或相互用“happy Christmas”來問好,最后讓學生模擬表演這部分的內容,這樣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完成了英語學習,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語言交際能力。
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但讓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充滿人情味,而且使他們適應生活,獲得經驗,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更容易接受,降低了學習英語的難度。
三、評價性原則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的方法。傳統的評價:回答正確地用:Yes, right,錯誤就用No,youre wrong.這樣有違小學英語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有一個開放、寬松的氛圍,高年級學生羞怯、靦腆,不敢大膽評價,教師應讓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
如,教學數詞時,我故意犯了一個錯誤:把five cats說成three cats,有一小部分學生就提出錯誤,于是教師對敢于糾錯的學生進行夸大的表揚,目的是讓學生有一個認知的沖擊,可以評價老師,教師不生氣,只要是正確的評價都能說。這樣,學生就能“大膽評價”了。
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不意味著為了迎合學生的喜好一味地表揚。一味地表揚或獎勵也是不可取的,正如體罰一樣,對學生而言,過多、過濫的夸獎會失去它應有的激勵作用,也會導致學生隨意應付。
四、快節奏、勤反復的原則
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學習容易失去興趣,因此,教學活動必須節奏快、頻率高、次數多,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旃澴嘀附虒W節奏明快、教學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對一些基本句型和日常用語、課堂用語,要反復操練,逐步加快速度,形成技巧。如,Follow me, Lets sing a song. Lets play a game.Do as I say. I do you say 等,盡量說短句,借助手勢、身體語言和直觀教具來幫助他們領會。此外,教學環節聯系緊湊,銜接自然,也是明快節奏的表現,這樣學生就沒有空余時間,他們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否則就不知道教師講到哪里了。勤反復是讓學生不斷復習和鞏固已經學過的內容,不經反復的模仿操練,學生不可能達到熟練運用。然而重復不是一味地機械練習,同一語言項目,采取多種形式,如師生問答、情景對話、小組活動、角色表演、猜謎、智力競賽、游戲、故事、表演等。使他們愿意開口、想開口、會開口。如,教學13-20這些數詞和句型___and___is___時,采用了看卡片讀單詞,拍蒼蠅游戲,看口型讀單詞、大腦風暴、轉盤游戲、翻卡游戲等進行鞏固的大量活動。學生在大量接觸,多次重復實踐中習得語言。
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和鞏固詞匯和句型,還應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及日常生活中,不失時機地和學生交流,才能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讓學生體驗到真實語言交際的新奇感和收獲的愉悅感,從而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自主能力的發展,為他們今后的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姚廣平.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教學原則及活動組織形式.教育教學,2009(04).
作者簡介:呂玉琨,女,1981年5月出生,本科,就職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第五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