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在小學階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有關圖形認識經驗的基礎上,將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比較、歸納、概括、推理等方式,認識常見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探索它們的性質;在觀察、想象、推理和圖形的相互轉換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豐富的圖形世界,體會圖形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關鍵詞:創設情境;巧用道具;挖掘內涵;結合實物
在教學中,我注重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在主動參與中獲取對圖形的認識;注重對概念內涵的挖掘,在學習中形成空間觀念;注重對實物的利用,提高思維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在教學中,我通過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比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這一課時,我對龜兔賽跑的故事進行了改編,讓兔子和烏龜再賽一次,不過這次,他們各自選了一塊草地,兔子選了一塊長方形草地,烏龜選了一塊正方形草地,然后比一比,誰先跑完誰就贏。對于這次比賽,你有什么想說的?學生馬上想到比賽不公平,因為兔子跑的路程長,而烏龜跑的路程短。那么兔子和烏龜分別要跑哪些路呢?怎樣知道誰跑的路程長呢?由此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進行教學,學生學得更有興趣,更能主動思考,主動學習。
二、巧用道具,獲取圖形知識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
在“認識角”的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利用毛線做角的環節。毛線本是一根彎彎的線,怎樣把它變成一個角呢?學生想到用手指勾著線,把它的兩邊拉直,這樣,角的兩條直直的邊就做出來了。可是學生馬上發現,它的頂點不尖,這是為什么呢?學生通過操作發現是因為手指太粗了,那么只要換個細的東西不就行啦,他們想到用手指捏著角的頂點,這樣就行了,還可以用鉛筆尖代替手指,或者用尺子代替手指,總之只要是尖的東西勾住毛線就可以了。通過用毛線做角這一操作活動,學生對于角的特征理解得更透徹了。
三、挖掘內涵,形成空間觀念
在“圖形與幾何”知識領域中,有許多概念和名詞(如:體積、互相平行、面積等),這些概念往往比較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空間觀念的建立。因此,在有關概念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挖掘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使學生從特殊的表象中抽象出一般的規律,這本身就是一種空間觀念的形成過程。
例如“面積”,教材中是這樣定義的:“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定義中的“平面圖形”這一概念因對“圖形”的內涵作了“平面”的限定而使它的外延變小,包容不夠。一個圓柱體,它的側面只有當展開時才是“平面”,其自身狀態則是曲面。由此可見,面積“是用以度量平面或曲面上一塊區域大小”的量,它并不僅局限于“平面圖形”。為了避免局限與歧義,面積可淺顯定義為“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圖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四、結合實物,提高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聯想是想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聯想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深化鞏固各種相關的數學知識,增強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
三年級下冊的“觀察物體”是在學生認識了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來學習的,通過觀察用同樣大的正方體疊放成高低或前后錯落的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或上視圖,來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但是,從某一面觀察,要看到凹進去的那些面,對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同時,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因此,在教學時,我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小正方體,讓學生擺一擺、看一看,引導學生在頭腦中正確想象。如,在教學書上“想想做做”第一題時,我讓學生先擺好下面的一排三個正方體,然后拿出第四個,思考:當我把這第四個正方體分別擺在三個正方體上面的時候,從哪面看到的形狀完全相同?從哪面看到的形狀不同?學生根據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紛紛想象擺放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動手擺一擺,并從三個角度觀察擺放后的形狀,了解從正面看到的是不同的形狀,從上面看,不管第四個小正方體擺在哪個正方體的上面,看到的都是一排三個正方體,而從側面觀察的時候,不管這第四個正方體移到什么位置,看到的都是豎著疊放的兩個正方形。有了這樣具體的結合實物的操作,學生在觀察更多正方體拼成的物體時,就能更好地在頭腦中進行想象,從而發展空間想象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動手操作,充分了解各種圖形的特征,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新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圖形與幾何的興趣,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空間想象力。
參考文獻:
金少琴.有效發展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空間觀念[J].浙江教育科學,2013(03).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