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冠蓉
摘 要 以就業為導向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提出,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從專業設置特色化,課程安排堅實化和師資隊伍雙師化中尋求路徑,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指明了發展方向。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 就業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Path Analysis of Employment-oriented to Develop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WU Guanrong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08)
Abstract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aking the guidance of employability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occupational education (2014-2020)", to develop the applicative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settings, the solid of the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he double quality of teacher's team. In order to bring up high quality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for the future growth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University.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employment; method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發布后,不僅為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指明了方向,也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政策支持。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培養高級一線工作者的重要載體,借鑒《規劃》中的相關政策措施,對于提升其畢業生的就業數量和就業層次具有重要意義。
1 以就業為導向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必要性
應用型本科院校多是由地方本科院校或專升本院校演變而來,其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不是很理想,據教育部2012年畢業生就業率統計排名顯示,就業率第一是985院校,第二是高職院校,第三是211大學,第四是獨立學院,第五是科研院所,第六是地方本科院校,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的就業率是墊底的。緣何“墊底”,既有外部的客觀原因,也有內部自身發展定位的原因。首先是高校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近五年的畢業生人數是,2010年為631萬人,2011年為660萬人,2012年為680萬人,2013年為699萬人,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到727萬人,連年的增長讓人們驚呼為“史上最難畢業季”;其次是受持續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到結構性失業的困擾,主要是源于求職者技能與空缺職位不匹配,這一方面是由于院校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沒有與社會進行有效對接,另一方面是學生內因的問題;最后是院校的定位準確性問題,我們看到就業排名第二的是高職院校,高職院校秉承著培養高技能的一線人才,不僅就業率高,就業質量也是逐年提升,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在定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之前,也是努力在向研究型院校靠攏,也就是在向上發展的過程中遇到了瓶頸,導致畢業生在畢業后遇到了既沒有名牌大學的光環,也沒有一技之長的尷尬境地。從而有些地方本科院校轉變辦學方向,改為向下發展,也就是向應用型靠攏,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國際視眼的一線工程師為主的高層次應用技術人才,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2 將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深入到專業設置、課程安排和師資建設中去
2.1 專業設置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設置首先要體現出特色鮮明的特征。在《規劃》中提出要辦好特色優勢專業,何為特色優勢專業,解讀文中的要點,首先是被市場接受和需求的專業,在專業設置機制中引進優勝略汰,壓縮就業冷或供過于求的專業,要反映未來產業變革和技術進步趨勢,實現專業設置與市場的良好對接,避免某專業畢業生的數量在就業季中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其次是專業設置要接地氣,符合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規劃》中提出職業教育主要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數以億計的工程師、高級技工和高素質職業人才,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職業教育高端人才的培養基地,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在編制就業質量年度報告中是否為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就是一項重要考核指標,所以要建設與地方經濟特色緊密相聯的專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培養人才。
2.2 課程安排
在《規劃》中提出現代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要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需要,這是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課程建設要緊跟時代步伐,但在秉承職業教育實用性的同時,也要兼顧本科院校的辦學層次,所以課程安排中的理論教學首先要體現堅實性的特征,所謂堅實性就是理論知識既有堅固性也有實用性,既不能像研究型院校那樣深厚,也不能同高職院校那樣注重基礎性,而是在高深與基礎之間選擇一種堅固而實用的理論;其次,按照科技發展水平和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程結構和內容,這就要求課程的實踐應用能力要與職業標準實現緊密對接,用職業資格標準設計課堂內容,按照真實環境真學真做掌握真本領,按照企業真實的技術和裝備水平設計理論、技術和實訓課程,應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地方企業為依托,開展校內企業成才孵化基地建設,為學生模擬實際工作場所,將職業文化搬入課堂,從按時上下班做起,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職場;最后,在課程安排中要對學生進行能力素質教育,課程設置要增加提升崗位能力培養的課程,包括對責任心的培養,對建立團隊精神的培養和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雖然這些能力聽起來是比較空虛,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中發揮的作用要甚于專業知識,這也是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路徑,所以在課程選擇中,以工科學生為例,適當增加社科類課程,培養公文寫作能力,提高工科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2.3 師資建設
《規劃》提出要完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教師隊伍“雙師型”從狹義上理解就是既要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又要具有相應技術等級證書,從能力素質方面理解,就是既要具有進行理論或文化知識講授的教育教學能力,又要具有專業技能訓練指導的能力,在《規劃》中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雙師型”隊伍,提出兩條路徑,一是要完善教師的培養體系,二是要完善教師的培訓體系。培養體系的完善要依托“學歷教育+企業實訓”的培養辦法,學歷教育主要通過鼓勵教師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逐步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學歷層次,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學科帶頭人,企業實訓主要是依托高水平學校和大中型企業建立“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通過基地培養將產學研結合起來。培訓體系的完善要通過建立教師實踐企業基地,實行新任教師先實踐、后上崗和教師定期實踐制度,并鼓勵“雙師型”教師加入行業協會組織,以德國某應用型大學對任課教師的要求為例,必須在研究和開發方面有至少5年以上的實際工作經歷,除藝術類專業外,必須有博士學位才能取得教授頭銜,德國對應用型院校任課教師的要求之高是我們在短期之內無法實現的,但這種模式要逐步滲透到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體系上。只有師資隊伍強大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才能被激發起來,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Z].2014.6.
[2] 宋克慧,田圣會,彭慶文.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及其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2012(7):94-98.
[3] 李儒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