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桂玲
摘 要:學前兒童的數學教學就是構建兒童的數學概念,培養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幼兒園的教學對于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和培養兒童學習數學興趣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學前兒童;數學教學;數學概念;學習興趣
建構學前兒童數學概念,引導兒童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進而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
1 用現實生活構建學前兒童數學概念
1.現實生活為兒童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
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數學有關。例如,兩個兒童在分食品時,他們會自覺地考慮如何平分。這是幼兒就會自發的進行多少比較。再如,兒童都想玩拼圖玩具,他們在選擇玩具時就會考慮,一共有幾個拼圖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還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愿以償。這些實際上正是一種隱含的數學學習活動。類似的事情,在兒童的生活中會經常發生。兒童常常在不自覺之中,就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又為兒童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2.借助現實生活幫助兒童理解數學概念
(1)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
現實生活為兒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橋梁。舉例來說,有些兒童不能理解加減運算的抽象意義,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只不過沒有把這種“生活中的數學”和“課堂里的數學”聯系起來。如果教師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兒童,而是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借助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兒童熟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如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小明一個,當當一個,你一個,還剩幾個”等。讓兒童在游戲角中做商店買賣的游戲,甚至請家長帶兒童到商店去購物,給兒童自己計算錢物的機會,可以使兒童認識到抽象的加減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幫助兒童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2)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數學知識是一種邏輯知識。這種知識不是通過簡單的“教”傳遞給兒童的,而是通過兒童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起來的。兒童頭腦中的數概念既不是來自書本,也不是來自教師的解釋,而是來自兒童對其生活的現實進行邏輯數理化。兒童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兒童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兒童在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抽象的同時,也鍛煉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師過于注重讓兒童獲得某種結果,而“教”給兒童很多知識,或者希望兒童能“記住”什么數學知識,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主動獲得發展的機會。事實上,無論是數學知識,還是思維能力,都不可能通過單方面的“教”得到發展,而必須依賴兒童自己的活動,老師只要提供豐富的環境和必要的指導。也就是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獲得。
2 培養學前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
1.要讓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
讓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對所學科目喜歡,從而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如:學前班的小朋友剛剛接觸簡單的圖形,我就要求小朋友們自己回家用紙折或者是畫出這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并用這些圖形拼成一些有趣的圖片,孩子們都比較感興趣,也做的非常好,我及時地對小朋友的操作過程及結果做出了評價,趁機對他們進行鼓勵,他們對學習數學也就比較感興趣了。由此可以看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的作用。
2.注重培養學生的間接興趣和永久性興趣
數學概念比較抽象,有些知識不能直接理解,因而顯得單調、枯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許會產生一時之興,但不會長久。比如:教孩子動手數數,從1數到10。誰知這樣的舉措他們非常感興趣,很快就學會了數數。先是1數到10,過一段時間,1到100已經數得很熟練了。而且是一邊說一邊用手筆劃著數。看到他們對數字那么感興趣,于是我制作關于數字的小動畫片,給他們從頭到尾放了一遍,他們高興的欣喜若狂。發現他們對數學非常感興趣,發現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總是主動的去學習。主動要求學習新的內容。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我引導他們發現、仔細觀察生活中一切和數字有關的東西,讓他們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讓他們覺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對學數學的目的,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等方面的認識,讓他們從心底真正喜歡上數學這門學科。這樣,他們的興趣會變得穩定而持久。
3.利用生活情境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
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都很熟悉,當他們看到、聽到這些熟悉的東西也成為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就會倍感親切,非常興奮,也容易接受。如,老師可引導兒童比較樹的粗細、樓房的高矮、距離的遠近;在花壇里,可引導兒童觀察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感受蝴蝶花紋的對稱,并提出問題:“盛開的花有幾朵?花骨朵有幾朵?”讓兒童學習自編應用題;秋天,還可以帶領兒童拾落葉,引導兒童按大小、形狀、特征不同進行分類計數等等。上下滑梯時,既可以引導兒童計數滑梯的級數,還可以讓他們練習順數或倒數……這些活動,既能使兒童輕松、自然地獲得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又能讓兒童隨時隨地感受生活中數學的有趣和用途。
4.教師對學生應起到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從教學的這個角度來講,教師要對數學的認識要高,要對數學進行深入的研究,要努力加強數學修養,形成科學的數學思想,同時要具備廣博的數學知識。“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雖然學前數學涉及的數學知識不多也不深,但教師要有豐富的數學知識儲備,這樣給學生講課時思路清晰,方法靈活,能化難為易,學生聽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學習數學時從中得到樂趣,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3 結束語
不管是滲透于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概念教育,還是專門的數學活動,需要我們把握各種契機培養兒童對數學的興趣,激發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之心動,繼而行動。讓幼兒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
參考文獻
[1]李娟,金震,幼兒園教師如何了解幼兒數概念發展水平的質化研究:以s市三名幼兒園教師為例(J),學前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