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紅
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聽力教學效率
趙秋紅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發展,英語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顯。作為一門工具性語言,英語的教學更趨向于實用化。聽、說、讀、寫作為語言的四大基本技能,缺一不可,其中聽、讀屬于語言的輸入,讀、寫屬于語言的輸出,要有輸出,必須先要輸入,因此,要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
【關鍵詞】高效課堂;教學效率;聽力
(一)重讀寫,輕聽說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把讀和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從而忽略了聽、說訓練?,F在,很多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應試成績很好,但在實際交流中卻遇到了障礙,所謂的“啞巴英語”現象非常普遍。之所以出現這個問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語言的輸入,即聽力方面出現了問題。
(二)基礎知識匱乏
要能夠聽懂別人的話,就需要有一定的語言知識作為基礎。作為一名英語初學者,初中生的英語知識還比較匱乏,單詞量和詞匯量比較有限。在聽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生詞或不熟悉的結構,會影響對整個語篇的理解,也會造成聽力障礙。另外,還有一些固定短語和表達,如“rain cats and dogs”“feel blue”等,如果光從單個單詞的意思理解,肯定會造成理解偏差。
(三)中西文化差異
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要學好英語,一定要克服母語的干擾,嘗試用英語的思維來思考問題。由于文化的差異,學生往往在聽的過程中造成誤解,不能正確理解說話者的意思。如下面一段對話:
—He isn’t a student,is he?
—Yes,he is.
(他不是一名學生,是嗎?不,他是的)。
這里的“yes”就應該理解為“不是”。如果不知道中西方文化差異,那就很容易造成誤解。
(四)缺乏實踐鍛煉機會
要學好一門語言,實踐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是很難真正掌握甚至運用一門語言的。就實際情況來看,課堂中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練習聽力,課后也沒有一個可以說英語的良好環境。相比于其他幾項技能,大部分學生的聽說能力是比較薄弱的。
(五)恐懼心理
正是由于平時缺乏實踐鍛煉的機會,當學生真正置于一個英語環境中,會產生一種畏懼心理,即便是在能力范圍內,也可能造成聽不懂,進而影響進一步的交流,達不到交際的目的。
(一)創設英語課堂教學環境
對一名英語教師而言,必要的課堂用語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應盡量采用英語進行教學。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由慢到快、循序漸進,使學生能慢慢適應以英語為主的教學模式,熟悉英語的語言環境,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聽英語的良好習慣,從而消除畏懼心理。
(二)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對于聽力較薄弱的學生來說,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和練習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中的幾個環節來穿插在聽力教學中,比如教授單詞,可以采用合上書聽錄音跟讀,默寫單詞也采用錄音播放,使學生能熟悉單詞的標準發音,從而為聽短語、聽句子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每個單元的Reading和Integrated skills也是進行聽力訓練的絕好機會。對于Reading環節,可以采用先聽后讀、聽句子跟讀、分段聽寫、聽文章回答問題等方法,使學生適應較長段落甚至是語篇的聽力理解。牛津英語教材中的一個最大亮點之一就是:每個單元設立了Integrated skills環節,旨在鍛煉學生的綜合技能,其中,聽力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個部分的教學對提高學生聽力尤為重要,不僅要完成書本上的聽力任務,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這個載體,教授一些聽力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如了解聽力材料、提前預測聽力內容、帶著準備去聽等。另外,對于一些發音規則,如美式發音、爆破音、連讀等,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中進行滲透。通過有目的地指導和訓練,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一些聽力技巧,從而在聽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導學生進行無意學習
除了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訓練之外,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在課后進行一系列無意學習,即不帶有目的性地學習。學生可以利用多種途徑,如收聽英語歌曲、收看英語新聞、觀看英語電影等,盡量從多方面接觸英語,創設一個英語學習環境。雖然在短時間內這種無意學習可能效果甚微,但只要堅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環境影響后,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會有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四)滲透中西文化差異
中西文化差異巨大,而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其表達習慣和思維習慣也有著很大的不同。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要學好英語,要達到真正交流的目的,除了要掌握一些語言知識外,還要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作為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中西文化差異的滲透,讓學生用英語的思維來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如在教授牛津9A Unit 2“Colour”時,學生就需要了解各種顏色對心情的影響以及所代表的性格,這樣,在聽到“feel blue”(感到悲傷)時,就不會翻譯為“感到藍色”。
(五)教授一些英語常用表達及諺語
在英語中,有很多習慣用語和諺語,如果純粹從字面意思理解的話就很難了解其正確的意思。如“rain cats and dogs.(傾盆大雨)”“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活到老,學到老)”“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等。教師每天都可以在黑板上寫一到兩條英語諺語,使學生盡量多掌握一些英語中常用的諺語和表達,以便更好地理解說話者的意圖,順利完成交際任務。
(六)強化日常交際用語訓練
在很多情況下,學生能正確聽出說話者的意思,但有時卻不知道如何應答,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日常交際用語不是很熟悉。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教授語言知識,還應融入日常交際用語,使學生能正確理解說話者的意圖并能恰當地回答。如對于別人夸獎時的回答,—Your spoken English is excellent. —Thank you.對于別人的請求“Do you mind me smoking here?”應婉轉回答“Of course not.”或“You’d better not.”;而不是“Yes,you can.”或“No, you can’t.”。要求發表看法,如“What do you think of it?”或“How do you like it?”,應回答“It’s beautiful. I like it very much.”等。
(一)重應試、輕運用
現在,許多教師在課堂上的聽力訓練都以“做題”為主,往往學生的聽力解題能力非常不錯,但在實際生活中,當需要和外國朋友直接用英語交流或收看英語新聞、英文電影時,聽力仍然是很大的問題,嚴重影響溝通的順利進行。究其原因,主要還是訓練中太過模式化和程式化,大多是一些固定句型和結構,這與實際口語情境有很大區別。因此,在課堂上,教師除了進行一些必要的解題技巧和聽力訓練之外,還可以借助各種手段和多媒體對不同的聽力材料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如運用文本素材中的Reading,Speak up等聽力內容,鍛煉學生的長篇文本理解能力及會話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一些電影片段或進行配音比賽等讓學生了解英語的發音規則,從而適應各種類型的聽力素材,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順利完成聽力輸入,為有效交流提供保障。
(二)重單詞、輕語句
很多學生在聽聽力內容時,注重聽單個的單詞,而不注重對句子的理解。特別是遇到沒有學過的生詞時,往往會非常緊張,亂了陣腳,從而影響整體理解。因此,教師要教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學會猜測一些生詞的意思,注重整個聽力材料的理解,而不是精確到聽懂每一個單詞;教師要幫助學生消除在聽的過程中的緊張心理,培養其良好的聽力習慣。
(三)區分“真不懂”與“假不懂”
在聽的過程中,學生除了詞匯或表達因為沒學過而聽不懂外,還有很多情況下是“假不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1.英語口音
在學英語時,課堂上教的都是英式英語為主,但在聽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美式英語。同樣一個單詞,英式英語發音很清楚,但換成美式英語聽起來就會有困難了。如either就有兩種讀音:/ai奩藜/(英式),/i:奩藜/(美式)。如果只了解其中一種讀音,那么在聽到另一種讀音時自然就很難聽出這個單詞了。
2.發音規則
在很多情況下,特別是口語中,總會遇到連讀、略讀等情況,如果對發音規則不清楚,就很難聽懂了。如“Put~it~on,please.”“I looked for~it here~and there.”(連讀)?!癢hat would you like,ho(t)tea or bla(ck)coffee?”(爆破)。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利用教學光盤、錄音等媒體,讓學生對英語的發音、連讀等有所了解,并且多聽、多接觸一些不標準的英語,從而提高辨別能力,提高聽力水平。
英語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練習。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利用一切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聽”的氛圍和環境,還要給予學生適當有效的指導,使他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最佳的效果,為擺脫“啞巴英語”打下最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英語的快樂。
引用文獻
楊楓.2006.朗文震撼英語聽力學語法[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
張民倫.2002.英語入門2000[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215500,江蘇常熟,江蘇省常熟市外國語初級中學
kslixinfe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