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
依托初中英語網絡教材的教學設計策略
——教育部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在黑龍江省組織實施
王哲
【摘要】現今社會,互聯網的盛行與普及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交流形態,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認同并融入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善于學習研究和運用適合的網絡方式來實施教育教學。現實教學中很難規定出一種可以適用于所有班級的課堂的教學設計,教師們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學設計方式的探究上。通過回顧教育部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在黑龍江省的組織和實施,可以得出若干有借鑒意義的教學設計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教學設計;策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學習”,也指出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促進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加強網絡教學資源體系建設。開發網絡學習課程”,更號召要“創新網絡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p>
為積極貫徹綱要精神,有力促進黑龍江省基礎英語教育的現代化,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外語教育研培部在2009年12月積極申報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課題“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方式研究”。課題組認真組織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和大興安嶺四個地市參加全省子課題實驗,每個實驗區優選一所網絡環境好的實驗學校,開題會于2010年4月在哈爾濱召開。
黑龍江省子課題組順利開展了各階段的課題實驗工作,陸續采集了相關實驗數據,發現了一些問題,總結出一些比較實用的辦法,深化了國家課題在黑龍江省的實驗,2012年6月,作為全國第一個結題的子課題“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方式研究”課題組在大興安嶺實驗區組織召開課題結題大會,成績顯著、意義重大。
子課題組在結題時安排了各實驗區進行網絡教材實驗匯報課。通過觀摩,參會教師們對于研究在初中英語教育教學中如何利用以網絡、多媒體技術以及國家權威英語教材為載體的網絡教材,追求內容情境化、資源多樣化、學習個性化、評價科學化、交流互動化、操作簡便化的教學設計方式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和思考。
把教學設計放在互聯網環境視野中來研究,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版權威初中英語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為“人教社”)的《Go ForIt新目標英語》教材為支撐,為教學個性化創新發展提供可供參考的教學設計方式,是黑龍江省子課題的獨到之處,可以有力促進黑龍江省基礎英語教育的現代化,意義重大而深遠。
網絡教材《英語互動Q學堂》把人教社精心引進編寫的新目標英語經過網絡技術的融合,完全變成立體化、交互型、情境式的學習平臺,在課題實驗中深受全國實驗區學生們的喜歡和實驗教師的欣賞。黑龍江省實驗教師在教學中通過積極探索,紛紛開展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總結有效的教學設計策略,為學生在初中英語課堂上的學習、合作、競爭提供嶄新的環境,鼓勵學生合理運用網絡教材,提高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英語互動Q學堂》中的聽力錄音都是原版美音,而且以flash動畫的形式實現互動訓練,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進行聽力訓練的興趣,更重要的是讓課堂聽力訓練易于操作。特別是其獨特的情景扮演、聽寫訓練、聽力理解等學習功能,既有助于課堂聽力任務活動的鞏固,也是多形式的語言輸出任務活動。教師可以直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這些聽力活動任務,還可以隨時使用聽力材料原文,而通過適時的人機對話練習,可以全面幫助學生糾正發音并強化聽說能力?!皢卧獏R總與強化”環節大大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使學校、家長、老師、學生彼此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網絡教材適應新課程理念,可以方便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轉變了教師教學及備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上具有有效的輔助作用,是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這四個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效而具體的呈現途徑。
令人可喜的是,經過兩年的課題實驗,實驗班的成績在多次的考試中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截取牡丹江市一個實驗班的變化情況舉例如下(見表1-3):

表1?。?010~201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成績

表2?。?010~2011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成績

表3?。?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成績
經過兩年的課題實驗,黑龍江省子課題組認為,人教社新目標英語網絡教材確實能夠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構建豐富共享、交互開放的師生教與學的自由空間,為英語教育和學習提供了新穎高效的網絡平臺,給中國孩子學好外語插上了強健的翅膀,有力地推動了國家基礎英語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當然,網絡教材在實驗中也存在著有待改進的方面,在日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師們發現:
1.有些教學內容的設計不是十分充分,仍然需要借助其他手段,不能直接切換。實驗教師在使用教學活動編輯功能時,用起來比較繁瑣。
2.網絡教材有些拘泥于書面教材的內容,拓展知識少,教學設計不夠新穎。
3.網絡教材比較注重口頭的訓練,在筆試上題量小、題型較少而且梯度不大,試題比較舊,題型不太契合區域實際特點。
4.教師版的答案字體不大,顯示不夠直接,不方便。
5.學生們在同一時間上網則進入網絡教材用時長,有時還有卡機現象,在學生進行活動或教師講解期間有時出現網絡教材掉線的現象。
在課后使用過程中學生們認為:
1.背誦部分較好,但是語音識別仍然有技術問題,太快或太慢都無法識別。
2.在朗讀和背誦單詞方面有很大幫助,但試題參考價值不大,感覺訓練不夠系統,比較滯后,對提高筆試成績幫助不夠大。
3.網絡教材中的游戲沒有挑戰性。
黑龍江省子課題組經過對英語網絡教材的認真使用,形成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建議:
1.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要貼近生活,時時更新。應積極增加網絡教材的趣味性,用各種方法吸引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愿。比如,適當地設計一些好的游戲或設計一些障礙,學生在學完規定內容后或完成相應答題后才允許進入游戲環節。
2.每課時安排“課時檢測”,留出網絡作業,將本課時單詞、重要詞組、句子和經典試題編入其中,會對學生甚至家長輔導幫助很大,對應考也有幫助。
3.單詞聽寫時,網絡教材使用鍵盤向機器里輸入,而學生答題時是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書寫出來的,若網絡教材在設計上采用手寫板,則效果可能會更好。
4.建立強大的個性化題庫,九年級按全國不同地區建立區域性題庫。盡快完善試卷的重組功能,做題完畢后,平均分、最高分、各題的出錯率等參考數據可以盡快由系統分析得出。
5.配備一些遠程課程有助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增加特級教師講解的視頻平臺,幫助薄弱學生及時補習。
6.建立師生互動版塊,可以在網絡上檢查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疑難解答等。
三、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
現今社會,互聯網的盛行與普及正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存方式和交流形態,新時期的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認同并融入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善于學習研究和運用適合的網絡方式來實施教育教學。在現實教學中很難規定出一種可以適用于所有班級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師們應該把精力主要放在教學設計方式的探究上。經過課題實驗探究,如下網絡環境教學設計策略可供選用:
(一)“目標引領,自主學習”的設計策略
教師可以使用教研組集體備課生成的學案對學生開展導學,讓學生明確學什么,課前通過網絡教材預習每單元的知識,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依托網絡教材進行自我強化訓練。學生可以選擇學習內容,開展真正的個性化學習。
(二)“小組合作,互動探究”的設計策略
網絡英語教材突破了只關注教學不關注學生,只注重結果不注重學習過程的思路。教師可以依托網絡教材豐富的教學材料,在教學中更多地設計一些小組活動的環節,加強小組合作,幫助學生在公共場合更積極地運用語言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組內和組間的互動,培養學生們的語言探究學習能力。
(三)“以練查學,效果回授”的設計策略
在運用網絡教材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每一階段的習題集測試都留給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再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幫助學生根據練習的成績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檢自查,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日常教學設計。
(四)“互不干擾,復式教學”的設計策略
以往,每個班級的學生學習程度不一樣,一節課講下來,總是有些遺憾,總會出現部分學生“吃不飽”,部分學生沒“消化好”的現象,教師總是要不停地調節節奏,兼顧每一個個體。通過使用網絡教材,實驗教師們發現復式教學也可以得到運用,教師可以放心地講課,不必擔心因整體步調不一致而出現學生之間相互干擾的現象。課上學得快的學生可以自行預習下一項內容、做相關練習題或閱讀相關閱讀文章,學得慢的學生可以隨意點擊命令按鈕,反復學習自己感覺吃力的地方。總之,一堂課下來,可以做到“能飛的飛,能跑的跑”,使每個學生都有學有所得的充實感。
(五)“重點抄記,動腦思考”的設計策略
無論是詞句、語法,還是閱讀篇章,教師都可以結合網絡教材上提供的內容進行很多知識講解的環節,因為學生自己也有網絡教材,知道在課下和家里隨時可以復習課上的知識,所以可以在課堂上真正與老師和同學互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學習中,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識精華、提高語言能力,而不必忙于只動筆不動腦地記筆記。
在進行日常教育教學設計時,教師也可以考慮如下策略:
1.可以留朗讀或者背誦的作業以及單元習題作業,實現網絡教材的使用在課上與課下的結合。
2.網絡教材中每課的導入部分都很實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使用一些。
3.“fun time”深受學生喜愛,可以在主要目標內容完成后馬上開展,幫助學生鞏固新知。
4.閱讀中的翻譯是必要的,網絡教材正好可以達到這種課堂學習的需要,教師可以在閱讀課上酌情運用。
教師應在以后的教學中加大對網絡教材中教學輔助內容的研究和利用,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使用網絡教材的時間和比例上,要做到綜合平衡,努力做到既充分利用好網絡教材所提供的教育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能合理分配網絡教材的使用時間,使網絡教材和紙質教材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和效率相得益彰,發揮最佳效果。
引用文獻
國務院.20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S].北京.
康合太.2009.教育部規劃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開題報告[R].北京:課程教材研究所“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研究”課題組.
課題組.2012.教育部規劃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課題“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結題報告[R].哈爾濱:黑龍江省教育學院“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課題組.
本文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教育部規劃課題“初中英語網絡教材有效模式的研究”子課題“網絡環境中的初中英語教學設計方式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FFB090697A02)。
作者信息:150080,黑龍江哈爾濱,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外語部
ljzyemail@163.com
課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