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軍
摘 要:本文提出,模具專業實現一體化教學應從確立新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專業教材、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體系改進入手。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校企合作 綜合能力
目前國內職業院校現有模具專業班仍采用使學生掌握一項專業技能的傳統教學方式,但這種方式已難以滿足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改變目前的狀況,必須實行以企業需求為目標的一體化教學。
一體化教學模式是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國家職業標準為基礎,以職業活動為導向,構建的將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融合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工學結合課程模式。一體化教學不僅需要在校內模擬工作環境,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校企合作,創造真實的教學環境,通過產教結合快速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這就要求學院與企業集團之間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職業學院派骨干教師到合作企業現場學習,合作企業應給學院提供必要的生產設備及技術指導,這樣才能為一體化教學提供必需的物質基礎,但要想實現一體化教學,還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確立新的培養目標
一直以來技工院校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和知識的一線技能勞動者,為企業輸送中級技工和高技能人才。但隨著當今企業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變化,對技能人才能力提出新要求,企業不但需要學生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且更需要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勞動觀念符合企業的要求。我們的培養目標要體現用綜合職業核心能力來代替單一的專業基本生活能力的轉變。
二、課程體系的改進
應建立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我們應該把企業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要求作為目標,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作為學生的學習內容,在實際教學組織中要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專業實訓為主體,融合實訓工藝、專業理論課程而形成的一體化課程。為此,對職業學院模具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以下建議:
1.要先讓學生對模具制造過程有個初步了解
對于模具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前培訓,通過參觀模具加工制造、裝配、塑料成型車間使其對模具有個大概感性認識,便于今后的學習。
2.改進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應以適應模具行業人才需求為目標,依據崗位需求,確定核心技能,重構課程內容,以項目導向任務為驅動,將知識與技能有機融入到任務中,以尋求“解決辦法”來引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在執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探索吸收知識、練好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強化團隊精神,通過校企共同開發課程,理論、技能和崗位體驗同步訓練,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為以后適應工作崗位奠定應有的知識和技能基礎。
根據目前傳統模具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模具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筆者針對以下部分課程提出具體建議:一是機械制圖課程要針對模具企業的實際需要,多進行對模具工作現場圖樣的識別和講解;二是模具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課程要著重強調模具的精度高、形狀復雜、對操作者要求高的特點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三是模具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應以工作現場為實例,這樣編程后可直接進行操作加工,學生可親身體驗整個數控加工過程;四是增加就業指導課程通過本課程讓學生了解企業對員工的素養要求、勞動觀念、企業文化、勞動法律及法規等。
三、模具專業教材的改進
現行教材的主要不足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沒有有機統一、協同教學。教材大部分是按照原課程體系進行編寫的,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線來安排教學內容和順序。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學生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產現場需要脫節,同時也缺乏應有的感性認識,學習興趣不高,這樣學生畢業后就不能具備企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材的編寫的內容要切合模具企業實際生產需要,增加針對模具企業實際操作技能的相關知識,適當刪除深奧的理論知識,同時要編入模具企業的生產現場的實例,在教材結構構建上要秉承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以模具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單元,把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完成典型任務中進行學習。筆者學院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派骨干教師到模具企業進行實踐學習和鍛煉,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編寫校企合作一體化專業教材,現在學院已成立校企合作教材編寫評審委員會,一旦教材定稿就盡快采用校企合作教材,以滿足一體化教學的需要。
四、教學方法的改進
由于目前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現在雖然有許多課程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方法,能將模具的結構表達出來,但模具屬于精密儀器,對零件間的尺寸關系、配合關系及運動關系要求較高,并且模具的裝配圖較多,信息量大,單靠幾個動畫圖或課本上的插圖,學生無法對模具形成正確認識,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于實訓缺乏多樣性、靈活性,使學生對模具裝配關系理解不透,從而達不到應有的實訓效果。
由于課堂講授內容對模具新技術、新知識重視不夠,講課時僅對傳統模具的結構及設計方法進行講解,而對模具新技術介紹較少,致使學生見識少、知識面窄,缺乏鑒賞能力和創新意識。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建議采用由多種教學手段、方法結合而成的“項目教學法”代替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法,這種以項目任務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即能力本位的教學方法,也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一是應明確學習要達到的能力目標,即本課程所要求的教學目標;二是在已知目標基礎上確定達到能力目標的項目任務,選取好的項目任務是教學實踐的前提,項目任務可以從企業中提取,也可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
實施這些方法使學生在情景中學習,在整個教學環節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擔當監督、檢查與評價角色,學生接受任務后要進行了解任務、收集信息、制訂計劃,任務實施方法、步驟等都要獨立或與小組其他成員協作完成,這樣可全面鍛煉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五、教學模式的改進
合理地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盡量進行現場教學。針對專業課程中注射成型設備操作、模具結構的認識、模具的組裝及試模等實踐性強的教學內容,可以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模型或模具實物,在生產現場或一體化實訓室進行現場教學,用真實的模具進行講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講解模具的結構同時,讓學生進行相應模具的拆裝和測繪實習,讓學生對模具有直觀和完整的體驗,使理論和感性認識同時進行,以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強化教學效果。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產品進教室、學生進車間,實現產教相融、工學對接,模糊教室與車間的界線,體現工作中學習、學習即工作的一體化教學理念。
六、評價體系的改進
要用過程性、開放性、綜合性等多元化評價體系代替單一考試的評價體系。如在塑料模具拆卸、測繪教學單元里,把本單元實訓內容細化成若干部分,包括:前期準備工作、拆繪流程安排、拆繪操作規程、拆繪方法及數據的制定、各零件的配合關系、圖樣繪制標準、時間定額、安全文明生產等,設計一個評價表,并把各部分配以適當分數,這樣可把所學內容進行評價細化。
總之,為了實現學生在企業所用的即學校所學的,企業用人要求與學校教學內容的良好對接,職業學院走一體化教學是必然趨勢,模具一體化教學也是現代企業對學生培養模式的必然要求,但要想真正實現模具專業一體化教學,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可謂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陜西航空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