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英
摘 要:中職學校生涯探索體驗館建設提升的不僅是學生自我探索、規劃、實現生涯發展的意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自身階段生涯、學業、生活發展的認知能力及做事的科學思維方法、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學生職業生涯體驗,設計重點應放在職業綜合素質的提高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對生涯探索活動中所選擇的方法和途徑,教師要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充分的肯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性格和能力,大膽地進行自我認識、自我探索、自我創造。
關鍵詞:中職學校 生涯探索 體驗館設計
一、目的和意義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80%學生因對自我了解不足,對未來的職業缺乏思考和向往,而欠缺自主學習動機;有70.5%的學生不了解自己未來要做什么。因此,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索自我、全面系統地認識自己的能力與興趣,發現自身潛能,在選擇職業時,就可以減少試錯的成本,客觀、清晰、準確地進行職業定位。
職業生涯是人生歷程的主體,職業生涯發展是終身發展的核心。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探索是學生提高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與技能、順利實現從學校生活向社會、職業生活過渡的基本途徑。建設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的根本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最佳的職業選擇,并在這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業規劃與職業愿景的統一,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理想和社會價值。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職業發展”是中職學校建設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的指導思想。構建中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體驗,探索中職學校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有效模式和途徑,促進每一個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和能力,以滿足社會和地方經濟建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的特色與設計思路
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作為學校傳統知識學習和職業指導的良好補充,具有如下三個特點。
1.體驗式的職業生涯學習
根據“完整的體驗式學習過程應包括四大步驟”,設計學生的職業生涯體驗的四個過程是:切身體驗—體驗項目、觀察與反饋取得—體驗項目+他人及系統評價、反思與升華—自我評價+單次報告指導、再實踐—后續活動。
2.以學生主體的自主學習
配合職能理論倡導,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在學習形式上注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以利于人際智能培養。在課堂學習環節上重視最后反思環節,培養學生的內省智能,使課堂學習內容豐富多彩,課堂互動形式多樣;使學生主體意識更加明顯。透過生動活潑且與個人切身相關的活動,激發對職業生涯的關切,產生和探索職業生涯的意愿,進而有效地學習相關的能力并培養合格的職業生涯態度。
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教師的調控、監管及使用軟件跟蹤記錄,全面分析并形成科學反饋是關鍵。
3.讓學校學習與社會、未來相融合
職業生涯探索體驗有效填補了學校純知識學習的空白。通過帶有前瞻性的職業任務導向及合作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及合作與領導能力,塑造完美的與社會融合的人格,增加對未來的了解,讓學生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探索充滿期待,有利于實現學業、擇業與事業的有效融合。
三、中職學校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建設的內容
在職業生涯探索體驗館,學生可以通過體驗中的表現及感受,探索自己的職業興趣、發現自己的職業性格、分析自己職業能力;通過自評、他評、系統測評、動態數據對比四種評價方式驗證自己的興趣、能力;根據評價結果,識別自己潛在優勢,以及自己未來職業優勝方向。
基于職業生涯課程目標,充實課程內容,將課程內容劃為兩大模塊:
核心模塊——生涯規劃指導。
支持模塊——學業發展、生活發展指導。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調整策略,使我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更貼近學生,更有效。
通過社校聯動和社團活動,讓學生走進社區、企業,真實地體驗職業生活。
四、小結
職業生涯探索體驗為學生的職業探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拓展和交流平臺,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動機,尊重學生個性,鼓勵超越創新,讓學生在學習之后,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一個正確的探索世界的方式,收獲了一個對自己的發展空間以及對未來的展望,感悟了探索與創新的樂趣,提高了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涂廷保.高職“2+1”模式改革的實踐[J].職教論壇,2007(10).
[2]張濟生.素質培養與職業定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3]龔建林.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26).
[4]張愛卿.現代教育心理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遼寧省本溪市機電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