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對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老師靈活采用教學策略構建有效課堂意義重大。從教學目標分層、采用情境教學法以及喚醒學生創新意識等方面,對小學信息技術有效課堂的構建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分層教學;創設情境;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優化教學過程,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構建有效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分層設計教學目標
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知識水平、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導致學生之間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性,所以我們不能采用傳統的“一刀切”教學法,而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即:分層教學目標。教師可以根據大綱要求,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設計高、中、低三個層次的不同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不但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哪些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強,哪些學生接受能力較強,哪些學生需要加強指導等,分別制定具體的教學策略,并結合學生具體表現給出具體指導。例如,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應要求他們透徹理解教材內容,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開動腦筋,讓學生切身體驗課后知識,指導學生解決高層次練習題;對于中層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熟練掌握教材知識點,并提出符合學生認知能力的實踐操作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習慣,達到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能夠通過模仿完成相關操作即
可。例如,在操作鍵盤打字練習中,對于能力較強的高層次學生,教師可以不局限學生的打字方法,激勵學生勤奮練習;對于中層學生,教師應要求他們熟練掌握鍵盤的指法,能達到一定熟練度;對于低層次的學生,要求他們熟練掌握鍵盤指法,鼓勵學生端正態度,能夠嚴格按照正確指法進行輸入。
二、創設游戲、競賽情境,促進高效課堂生成
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他們在內心都渴望展示自我,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這一年齡特點,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采用多種方式營造積極的競賽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讓信息技術課堂變得更加精彩。例如,為了提高學生對鼠標的五種基本操作能力,教師可以創設如下競賽情境:引入“七巧板”“連連看”等益智類的小游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競賽活動,創設緊張、活躍的教學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又如,在教學“復制與粘貼圖形”時,教師可以設計“看誰植樹多”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分工協作,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在競賽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競爭能力。再如,在教學“輸入文字”時,教師可以安排兩次競賽,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文字輸入知識,
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可以先與學生進行打字比賽,看看對于同一段文字,到底是教師的打字速度快,還是學生的打字速度快,并使用相應的獎勵措施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當然,這樣的競賽結果可想而知,當學生感到沮喪時,教師可以用質疑的語氣引導學生:“你們想成為一名打字高手嗎?”這樣的問題自然可以引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而且可以保證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當學生完全掌握輸入法技巧后,再開展第二次打字競賽,這一次競賽的目的在于強化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還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練習自己的打字速度。
三、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積極探究和發現問題的心理趨向,是一種以創新為榮,推崇和追求創新的觀念與意識。學生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才能產生創新動機,設立創新目標并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與創新能力,將創新激情釋放出來。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教師應設法激起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引導他們主動創新。信息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其發展速度和影響力要遠遠高于其他事物,為此,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獲取知識的方法與能力。要想具備創新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是掌握獲取新知識、探究新問題的能力。計算機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創新意識的一種表現,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培養了持續獲取新知的能力與意識,如果在課堂上對這種能力與意識進行有效引導,必定會大大推動學生的創新實踐。如在互聯網上瀏覽信息時,學生面對紛繁雜亂的信息,經常會不知如何取舍。因此,在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如何篩選和獲取自己所需信息。如果學生無法進行信息的合理篩選,就會迷失在各種信息中,也就無法談什么創新。學生要與信息技術的發展同步,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逐步培養自主創新的意識。另外,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天性好奇的心理給予關注和愛護,因為這是喚起學生自主創新意識的啟發點,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創新是一個先產生好奇,再經過接觸和了解,進而產生興趣,最后轉化為內在動力的過程。先對某些問題表現出興趣,提出疑問,進而產生好奇,就是創新從產生到萌芽的過程。
四、增加課堂練習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不同于其他課程,這是一門具有很強操作性與實踐性的學科,通過上機操作來掌握理論知識,是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上機操作時間,正確處理師生的講練關系,真正做到以練代講。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圍繞學生需求展開教學,對于較為簡單的知識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對于稍微難一點的知識要求學生合作探究,當學生無法解答時,教師再給予指導和引導,通過教師的精講來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例如,在教學應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時,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和演示一下文字的處理過程,然后將課堂大量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操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提問、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當學生無法自主解答時,由教師提出點撥;當學生操作不規范時,教師及時進行糾正;對于學生出現的普遍問題,教師應集中講解,還可以鼓勵已經熟練掌握的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幫助教師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化抽象為形象、化繁瑣為簡單,讓信息技術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構建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鄭恩.探索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模式[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2(1).
[2]吳小源.淺談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中小學電教:下,2012(10).
[3]茹麗娜,王玉.用新理念構建小學信息技術的“新課堂”[J].黑河教育,2010(8).
[4]李孟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開發、積累和應用[J].中小學電教,2008(9).
[5]夏茂軍.關于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201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