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云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灌輸理財觀念不僅是教學課標和生活化教育的有機結合,還是塑造學生的理財意識,提高其理財能力的重要途徑。未來社會是經濟型的社會,對于金錢的把控能力會成為重要的生存手段,理財教育理念必須從小培養?;诖耍托W數學教學中理財教育理念的應用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理財教育;引導方式
當今小學數學教育主要集中在課本上,這是不全面的。更多的要從小培養年輕一輩的理財觀念,這不僅基于學術知識的角度,還是適應未來生活的一項基本技能。學生要想在未來經濟社會獲得更好的發展和主動性就一定要有一個理財頭腦。如果僅僅理論教育學生走向富裕的生活,沒有完備、成體系的價值觀金錢概念,是一種負面的教育。學生只有對金錢有良好的認知,形成自己的理財計劃,才能立足于經濟社會。
一、課堂教學中理財觀念的引導方式
1.將理財教育補充進課程目標
課堂教學要想自然而然地滲透理財觀念,首先需要教師從觀念上重視起來,不能只關注課程目標的完成,要將與理財觀念有關的教學內容規整出來,作為教學的一個分支,有目的和節奏地引導學生接受理財的概念,既不影響正常教學環節,又能很好地將理財的觀念同今后的教學任務銜接在一起。例如,小學數學教學課中有關人民幣的介紹和納稅問題的涉及,都需要教師做精心的教學目標定位。
譬如,在講解人民幣的相關知識時,教材的基本教學目標主要是了解人民幣的單位劃分以及基本的換算。如果將理財的觀念借助課程傳遞給學生,就更能強化學生的印象,教師可以將課程目標進行適當的補充和更新,讓學生通過實際演練了解人民幣各個單位之間的換算過程,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我們的數學教育最終還是希望能對人們的生活有作用,學生透徹地了解人民幣的作用和地位,就能對自己的零花錢進行合理的規劃,知道怎樣節省不必要的開支,獲取最合理的金錢分配原則。
2.情境教學注入理財色彩
數學教學中的計算法則和理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怎樣的消費才是最合理的消費,怎樣利用固有的資金進行最大化的物品獲取以及金錢用于投資和存儲銀行分別可以獲取多少息金等都涉及理財知識,小學數學教學離不開數學本身,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一定需要理財,需要對金錢的合理規劃,情境教學就是連接數學、生活、理財最好的實踐環境。
譬如,教師在講解加減法運算時,可以適當運用情境教學。教師可以舉例:小明的媽媽帶了二百元要去為曉明買生日禮物,商品分別是玩具槍50元、玩具車100元、文具50元、筆記本20元、卷筆刀20元、棒棒糖5元、帽子50元。怎樣才能買到最合適的商品?如何做到不花超支?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的課堂設問,通過實際的演示讓學生進行金錢分配,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考驗學生加減法的運算。通過記錄和思考完成既買到了禮物又能剩余一些錢。最終學生普遍決定購買玩具車、文具、筆記本以及卷筆刀。教師進行這樣的情境問題設計,就是讓學生在了解運算的同時,明白消費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不能漫無目的地花錢。要有一定的規劃,要考慮價錢,最好的狀態不是買很多的東西,而是用最合理的金錢買到需要的東西。這樣一來,理財的知識就被自然而然帶入生活化的教學中。
二、課外活動中理財觀念的引導方式
除了課堂,課外的實踐活動如果做到合理的安排也能讓學生的理財意識有所提升。譬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在周末的時候和父母一起進行家庭購物,還有陪伴家長到銀行辦理業務,而不是看電視度過周末。傳統的家長普遍都覺得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家庭的一些瑣碎和花銷問題不用讓孩子過早接觸,這在無形之中就弱化了孩子對金錢的概念,長久下去對于理財也是一知半解,很難形成理財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接觸金錢,善用金錢,合理分配。讓孩子們真實地了解家里的每一分錢是怎樣消費的,這樣一種家庭作業既是課外對課內理財觀念的再次深化和延伸,又是一種特殊的價值觀教育方式。
還有就是孩子普遍已經有了一定的零花錢,但是并沒有很好的計劃,教師可以組織孩子為貧困災區的兒童進行捐贈活動。既是孩子零用錢的一種合理計劃,又能讓學生明白,錢如果花在有意義的方面,能幫助社會的弱勢也是值得的,這樣的價值觀教育,也是理財觀念的一種延伸。
小學生對于新鮮的知識有著極為濃厚的興趣,將理財的教育理念同小學數學教學結合在一起,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在課外活動中進行深化,可以對學生良好理財意識的構建起到推動作用,不僅有利于數學教學的全面發展,還有利于對學生金錢觀、消費意識以及價值觀的塑造。
參考文獻:
尹順來.市場經濟背景下小學數學課程中的理財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10).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