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教師素質,教學設計,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57-6241(2014)09-0071-02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經有15個年頭了,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也已整10年時間。在這期間,全國的中學歷史教師從了解認識歷史新課程到投身實施新課程,在思想觀念、教學行為等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相對新課程實驗前,中學歷史課堂有了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當然,中學歷史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實施是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且差異較大的。
為了總結、推廣新課程實驗中的改革經驗和成果,全面展示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的新創意、新水平,激發高中歷史教師聚焦歷史課堂、鉆研歷史教學,促進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和歷史教師專業成長,2013年下半年,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歷史教學》編輯部共同面向全國普通高中歷史教師,開展了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征集評選活動。
為確保入選作品的原創性和評選的公正、公平性,組委會編制了高中歷史優秀教學設計參考模板和高中歷史“優秀教學設計”評選得分指標;采取了教師直接把作品寄送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組委會)的辦法。截至2013年9月底,共征集到全國各地歷史教師的220多件作品。
組委會組建了由大學歷史教學論教授、中學歷史特級教師(投稿者不請)、歷史教學專業編輯共同組成的評選組,本著“公正、公平、匿名”的原則,嚴肅、認真地進行評選。由組委會把所有參選作品按必修1、2、3分組排列,然后匿去參評作品的所有作者信息再編號,編號后根據不同必修模塊作品的多寡劃分成若干小組,交評選組評選。為了確保評委公平地對待各版本的教學設計,組委會向所有評委提供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教材。每份作品至少經過3名以上評委獨自審讀、打分,在規定的時間上交打分表;不少評委在打分后還對作品寫出具體評審意見。評選組隨后進行了復評,在復評中給每件作品打出平均分,然后按分值轉換成等級,根據大多數評委的意見劃分出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按等級由高到低把作品獲獎與否及獎級確定下來。隨后評選組將評選結果交組委會,由組委會把它們還原成初始作品,到這時組委會才知道獲獎作品的人名和單位等具體信息。
組委會本著寧缺毋濫的原則,合理劃分了入選作品的獲獎等級比例,使廣大中學歷史教師能夠認識到本活動的價值。此次評選一等獎作品10%左右,二等獎作品15%左右,三等獎作品20%左右。為鼓勵歷史教師參與本活動的積極性,組委會又設立了優秀作品入圍獎“優秀提名獎”,約占25%。當然,對于入圍獎的名稱及比例還需進一步征詢一線歷史教師的意見,使之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
大多數評委認為,通過此次活動,可以推動中學歷史教師更加重視課堂教學,重視教學設計;可以推動歷史教師關注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關注課堂教學環節的合理和有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提升歷史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大家普遍感覺大部分作品“對教學目標、教材、學情的分析都比較到位,教學重難點也都分析得比較準確;都能夠用材料說話,能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絕大部分老師都注意了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這次評選作品的不足之處是“不少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定得挺高,但從教學過程看卻未能達到既定目標”;“個別教學設計未能突破教學難點;講述多,流于表面的東西多,未能深入挖掘教材的內涵”;“學情分析不能從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進行總體分析和假設,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學習該內容可能出現的困難分析不到位,教材分析也不能充分反映編寫意圖”;“個別作品的學情分析中對不同層次的差異、學生已有經驗和存在的學習困難分析不到位,在教學目標中對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困難缺乏足夠的認識”;“教材分析中對編寫意圖、教材所處地位的理解和分析欠準確”;“教學設計特色中對新意、新穎性的總結不夠”;“教學反思中對問題形成原因及解決辦法分析不具體。分析太泛化,缺少可檢測、操作性”,等等??偫▉碚f,絕大部分教學設計比較契合新課程精神,“但有獨到之處的設計不多,有明顯缺陷的設計也不多,更多的是中等水平的設計”。
評委們普遍認為,征集評選優秀教學設計很及時、很有必要,但是提供給老師的“教學設計參考模板”本身功課做得還不足,不少地方要求模糊,沒有具體化的要求就有可能使信息傳遞打折扣,易使部分教師誤讀誤判,就會導致教學設計“上不著天,下不接地”,與活動的初衷相背離。評委的這些批評十分中肯,到位,很值得組委會警醒和深思。組委會只有謙虛謹慎、殫精竭慮,才能把這項活動真正搞好,才能在中學歷史教師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公信力,使活動長期進行下去,廣大中學歷史教師才愿意在全國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歷史教學》編輯部的引導下快速成長。
中學歷史課屬于人文知識課程,它對中學歷史教師的素養要求很高,學科專業知識、理論修養、語言文字功力、教學技能、學習心理、課堂駕馭、資源開發與利用、師生互動等方面都要有積淀和磨礪,對中國文化和人類文化的準確認識、把握、拿捏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這都需要歷史教師繼續下工夫再學習,再提高。尤其是教學設計,它是歷史教師專業素養的直接體現,既是課堂教學工作的第一步,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基石。因此,中學歷史教師必須重視教學設計,努力搞好教學設計。一句話,要教好歷史課,中學歷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使自己成長為深受學生歡迎和尊敬的人。
【作者簡介】姬秉新,男,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基礎教育改革、歷史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
【責任編輯:王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