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
摘 要:每個學生都有其成長規律,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樣,學習也是一樣,作物生長有其不可違逆的自然規律,而教育同樣如此。教師的課堂,就好比是一個“生態園”;若想讓自己經營的“土地”“碩果累累”,教師就必須遵循一切教育的內在規律,積極為學生創造科學、和諧的課堂生態環境。
關鍵詞:信息技術;和諧;生態課堂
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如聽廣播、看電視、上網瀏覽等。學習信息技術成為學習現代科學不可或缺的內容,它對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因此,學校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是為適應城市信息社會的基礎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普及信息技術相關文化、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基于此,要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教育,高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時間,必然要創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信息技術生態課堂。
一、創造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生態課程
計算機是一門要求動手能力、操作性極強的學科,所以計算機課堂需要符合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特點來開設。低年級的學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體的,是可以直接感知的;中、高年級的小學生會區分概念中本質的東西和非本質的東西,學會掌握初步的科學定義。所以,對于低段的學生,我主要教其認識鼠標和鍵盤,讓他們學會用拼音錄入漢字,直接感知計算機各個可以用到的部分,并穿插圖畫和游戲的活動,讓學生慢慢對計算機的操作有所認識;而高段的學生思維有了質的變化,所以這個階段主要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且讓他們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習、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循序漸進開展教學工作,有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不可盲目拔高。比如,二年級的學生,識字量還未到達要求,對于拼音的認識也處于初級階段,如果直接讓學生練習漢字錄入,效果是非常糟糕的。學生不但對文字提不起興趣,而且對于計算機也會產生厭煩,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以鍵盤認識入手,從最基礎的英文字母認識開始,為下一個年級做好鋪墊,由淺入深,讓學生在一個自然舒適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創造具有生命態的課堂
達爾文曾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對于生態的課堂來說,活的課堂才是有效率的課堂。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是具有相互作用的生態因子,教師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都應該呈現出生命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社會當中,我們的信息技術也應該是生態的、不斷更新的知識。教師不應完全按照課本內容給學生死板地羅列知識點,而應對課本、對知識點進行重組和再創造。比如:在三年級的課程要求當中,要求學生掌握系統自帶的畫圖軟件的用法。但是學生在使用這個畫圖軟件過程當中,有很多功能不能實現,而且畫面感也較為單一。所以,在練習完書中的操作以后,我再穿插講解“金山畫王”這個繪圖軟件,畫面很吸引學生,也有很多的動態效果,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講這個補充的軟件的時候,我對比書中所講到的畫圖軟件進行教學,不僅讓學生又多掌握了一門軟件,而且更能促進學生對操作技巧的把握,為今后的軟件自學做好了鋪墊。教學設計大改之后,教學內容更鮮活了。在學生完成任務的同時,教師也完成了教學目標,信息技術課堂呈現出生命態。
三、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師生關系和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生態課堂當中,學生興趣的培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完全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同時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生態課堂當中,各生態因子都和諧平等地相互作用,傳遞能量,維護系統的平衡。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影響著整個系統的平衡發展。學生對計算機有著非常大的興趣。在教授課程知識的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方法和技巧,要積極創造對話的情景,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比如,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通常會對學生操作電腦進行諸多限制,如“不許隨便上網”“不許玩游戲”等,師生之間失去了平等的交流,所以學生慢慢地對信息課失去了興趣,而教師則會對學生失去了耐心。為體現師生的平等性,在課堂當中,我會給學生一定的“優惠條件”,在課程之初,提出課程要求,完成當堂課的操作任務,就可以享受這種“待遇”。當學生完成上機操作任務后告訴教師“我做好了,可以休息了嗎”時,教師可以先用商量的語氣說:“你做得確實又快又對,可以當老師的小助手了。”然后請做得快的學生成為臨時學習組長:“你能幫助一下還沒有完成的同學嗎?”一般來說,這種商量語氣會比命令更容易達到目的。學生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被需要的,也是可以像老師一樣去幫助其他同學的。這樣,師生的對立狀態就變成了統一狀態,師生開始共同學習、進步。
四、創造生態化的評價體系
對學生進行科學評價目的是為促進學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信息課堂當中,要建立生態化的評價,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信心,進而取得更大的進步。教師要建立開放性、發展性的評價模式,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然后,教師再提出建議。在提出一次次的問題當中,不僅要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更要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到課堂發言當中。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贊許的眼神,對于學生來講都是肯定。例如,在電腦繪畫教學中,我常常用展示評價的方法。我讓學生先講一講自己的畫的創意,并告訴大家所用工具有哪些,然后讓其他同學進行評價。對于每個學生的作品,雖然我并非全部展示,但是我會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點評。比如有創意的作品,我會說,“你的創意非常好,但是能夠再規范一下就更好了。”對于做得相對慢的學生,我會說:“你做得很用心,要是再提高點速度就更棒了”諸如此類的鼓勵性話語。采取互評、自評、師評等多種評價,完善教學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從不同的方面得到了提升,還大大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教育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在教學當中我們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總結,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真正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努力創造高效的生態課堂,讓教學生生不息。
編輯 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