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巍
摘 要:怎樣上好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課,使之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一直是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不懈探討的課題。專題教學是近年來為一些思想政治課教師所不斷嘗試的一種教學方式。它的運用提高了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體現貫徹高校人才培養特色目標。隨著這種教學模式的日趨完善,思想政治課已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喜愛。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專題教學
我國高校普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這是保證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來,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視是一以貫之的,廣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之所作出的努力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毋須諱言,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種狀況與陳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無關系。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大多為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講授、多媒體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則以聽講為主要方式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教育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在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單一陳舊。教學手段是教學效果的關鍵,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陳舊表現為:——是“填鴨式”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是掌握教學資源的權威;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知識灌輸的對象;教材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內容。課堂以“灌輸”為主,缺少互動交流,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與社會溝通的橋梁作用。眾所周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具有理論性、政治性、時代性、實踐性的特點,單一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必然難以彰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魅力。
思想政治理論課如何增強時代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如何體現貫徹高校人才培養特色目標,近年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不斷的探索和嘗試,其中,專題教學這一教學方法得到了不少教師的認同,隨著這種教學模式的日趨完善,思想政治課已越來越受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喜愛。
所謂思想政治課專題教學,就是根據學生思想教育實際和認知能力實際,把若干教學知識點重新整合成主題突出的一個個專題,課上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學有提升、學以致用的目的。其基本的教學模式是:
(1)由教師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整合,根據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的專題,在上課前一周發放給學生本節課要學習的專題題目和自學提綱。(2)課前一周內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及時發現問題,根據學生思想實際和認知能力實際隨時修正教案,設計課堂討論題目。(3)教師展示專題內容,學生圍繞主題內容分組進行課堂討論。(4)教師答疑解惑。(5)師生共同總結專題內容,留課后思考題。
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夯實理論基礎,提高專業水平。思想政治課的專題教學,每一個專題的設計都是對教材內容的重組和整合,提煉的主題來源于教材,又優化了教材。授課中,教師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隨時應答學生隨機的提問,這兩點就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師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高屋建瓴的駕馭教材的能力。顯然,專題教學對教師專業水平的要求更高,否則教師就無法勝任這種教學方式。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才能達到最優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內容,可謂學科眾多,內容廣泛。每名思想政治課教師必然都有自己專長的研究領域、擅長的學科。只有人盡其長,才能讓學生從老師的研究成果中感受到理論的魅力,從老師的指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才會使專題教學水準更高、教師講解更具有說服力,才會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2、專題設計切合學生實際。專題教學要依據學生的思想實際和認知能力來設計專題,這就需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和認知實際情況。盡管高職學生政治覺悟、道德修養參差不齊但教師要把握共性,專題設計要具有針對性。總體來說,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求知欲不強,思維簡單,缺乏高遠的追求,他們重實際輕理想,重技能輕做人。但這些學生熱愛生活,活躍好動,動手能力強,社會實踐能力強。專題教學就是要依據學生特點“量體裁衣”,設計出適合學生的專題。專題的設計需要把握兩點:
(1)理論性與應用性的結合。高職思想政治課門類多,理論性強,對學習基礎薄弱的高職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課程的重點與社會熱點,以及學生認知和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設計專題。專題的設計既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人文關懷,讓學生感興趣,能夠學有所用;又要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其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達到學習的更高層次。需要注意的是,在紛繁的理論知識中,教師的點撥要難易適中,突出重點。既不要只重應用輕理論,也不要脫離學生生活和思想實際,空洞說教。(2)基礎性與能力性的結合。專題教學,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但對學生基礎知識底蘊的要求很高,而這往往是高職學生的一個欠缺;高職思想政治課教材又往往采用高校統一教材,起點較高。所以,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專題的設計上既要把握一定的高度,又要在專題教學前把相關知識點和一些教材上簡略和沒有的基礎知識以預習提綱的形式讓學生初步掌握,重點難點還需教師在課上講解或點撥。在高職院校進行思想政治課專題教學,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扎實打好學習基礎。一磚一瓦方成高樓大廈,作為當代大學生,教師在培養他們建造“高樓大廈”能力的同時,謹防誤造“空中樓閣”。
3、教學方法靈活掌握。高校思想政治課門類很多,專題教學的方法也應靈活多樣。例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的教學,由于它內容豐富厚重,博大精深,是一門融歷史、政治、文學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時要適時適當地引入史實和時事,讓學生在理性思考的同時又吸收了大量生動的感性信息,這樣枯燥冰冷的理論才會變得血肉豐滿、感性十足。教無定規,學無定法,只要收到良好教學效果的教法就是好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會使每一種教法“如虎添翼”。另外,學校還應盡可能地創造條件帶領學生上幾節實踐專題教學課,例如帶領學生參觀歷史遺跡來“觸摸”歷史、走入法庭的審理現場來“應用”所學的法律知識、來到新農村感受社會主義科學理論給祖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4、改革考核方式。俗話說,考試是學習的指揮棒。專題教學要想落到實處,就要轉變一張卷子幾道問答題的傳統考試模式,把死記硬背的“一錘定音”轉變成若干“考試單位”, 即把平時每節課的學習情況量化成分數,累計作為期末成績。具體做法:一是對課上專題討論的基礎——每節課預習題綱完成情況的書面考察,由教師把握。二是對課上專題討論情況的考察,由學習小組成員共同給分,教師調控。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逐漸改變高職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淡薄的情況。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改革,任重而道遠,專題教學的模式還需日趨完善,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應有的作用,提升當代高職學生政治理論素養,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是高職政治理論課教師持之以恒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徐玉生 《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題教學法》,《網絡財富》,2009年第21期。
[2] 鄭志強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教學初探》,《中國冶金教育》,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