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內容摘要】閱讀可以豐盈生命、涵養人生。對小學生進行月和寫作的訓練對于小學生具有重要作用。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在閱讀中學會修辭;在閱讀中豐富語言;在閱讀中借鑒寫法。
【關鍵詞】閱讀 ?寫作 ?豐富語言 ?借鑒寫法
教學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習作東拼西湊,三言兩語,無病呻吟,矯揉造作,既沒有靈氣,又少了一點個性,選取的材料脫離了真實的生活,表達不出真實的感情,更談不上抒發真情實感。通過觀察與調查,作文較好的同學都是對閱讀有著強烈的愛好,有著廣泛閱讀興趣,并酷愛寫作;相反作文差的學生不愛看書,更不喜歡寫作。正如古人所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想引導學生寫好作文必須多讀書,讓讀與寫融會貫通。
一、在閱讀中增長知識
古今中外之文學大家他們熱愛閱讀,廣泛積累,創作時一個個典故、成語、哲理句子,信手拈來。讓我們感覺他天文地理、琴棋書畫、風土人情、古今中外,似乎無所不知,這是他酷愛讀書的結果。讀書使人陶冶情操,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多讀一些好文章,既擴大了知識面,透過書籍認識大千世界,又潛移默化的逐步提高學生覺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作文的觀點也會充滿正能量。
二、在閱讀中學會修辭
巧妙地運用修辭手法是使文章文質兼美的途徑之一。它可以大大增強語言的表現力,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從而產生“聞之者動心,味之者無極”的藝術效果,也是學生對語文課上學習的極好運用與體現。注意修辭手法,比喻、排比、對偶,甚至想到駢散結合,讀來抑揚頓挫,徐疾有致。魯迅曾說過:“作文的人因為不能修辭,于是也就不能達意。”名家名作給學生提供了典范,如:朱自清在《綠》中描寫梅雨潭的綠水時用“少婦拖著的裙褶”比喻水的波紋;用“明油”“雞蛋清”比喻水光;用“碧玉”寫水色。至此,梅雨潭的綠水的千般風韻,萬種姿容,盡在讀者的想象之中。
通過讀書,學生在無形中受到熏陶,學會了不少修辭,并主動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冒出了許多鮮活、生動的語言。如:“媽媽生氣了,我想,如果我的嘴再把不住大門,我就會點燃媽媽這座‘活火山的,那時的我也會被燒的受不了。”恰如其分的夸張,俏皮活潑的語言,刻畫出媽媽發怒的神情,讀起來讓人耳目一新。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積累而得到提高的。寫作所謂積累技巧就是通過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的各種作文單項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表達思想的方法,它包括語言表達的技巧,篇章結構的技巧,選材立意的技巧,使學生不斷從作者思路的“原型”得到啟發,從而積累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布局謀篇的方法,便于解決學生習作中“怎么寫”的問題,看看文章中可不可以運用新的修辭手法、引用“名言、詩詞佳句”。
三、在閱讀中豐富語言
語句是文章的細胞,很多學生在寫作時非常痛苦,搜腸刮肚,寫作的東西直白無趣,語言言之無物,這是因為平時既沒有從語文課堂和教材中吸取到養分,更沒有平時看書積累的習慣。廣泛的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從書中汲取豐富的營養,來充實提高自己,是提高閱讀水平和寫作的重要途徑,是雙贏。我要求學生盡量將平時比較優美的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并有意識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學生的語言豐富了,久而久之就會內化為學生內在的素養,習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作文時,他們不再是三言兩語,而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而且思考的深度和高度也有很大提高。如:“天色漸黑,夜幕即將降臨,小時候看到動畫片中各種恐怖的鏡頭,都涌向我的腦海,眼淚已在眼中打轉,怎么辦?”小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把自己迷路時的心情描寫出來,讀起來使人感到很真實。
四、在閱讀中借鑒寫法
教材和所推薦的閱讀書目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是我們閱讀于寫作的標桿。通過對這些經典作品的閱讀、摘抄、包括一些書評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習和借鑒他們寫作成功的經驗,并有意識地借鑒文學大家的寫法對于提高學生的額星座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學時,我在引導學生認真讀書,廣泛閱讀的同時向優秀作家優秀作品學立意、學選材、學寫法、學語言,先是仿作,有的甚至從內容到形式都模仿;以后看的多了,寫的多了,博采眾長,融會貫通,漸漸過渡到原創,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果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借鑒那些好的寫作方法,同時在寫作時大膽地模仿、運用,作文水平就會不斷提高的。如:在讀過《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的場面時,我引導學生借鑒文中的寫法描寫自己參加過的比賽,學生寫得有聲有色。“比賽進行到了‘白熱化,只見李新宇一個‘海底撈月,球以飛快地速度掠過攔網,輕輕檫過球網,飛向遠方。徐新成眼疾手快,以‘力壓群山之勢按住球向前一推,輕巧的接過這一球……”
此外還要將閱讀與實踐向結合,如在家庭生活中可以鼓勵學生學做一些家務,從勞動中吸取生動有趣的生活素材。如洗衣服、燒菜、釘鈕扣、整理房間等。學校生活更是精彩無限,要求學生留心學校中的人、物、事也是學生積累素材的好途徑。社會現實生活豐富多彩,我們要留心觀察社會中的一切事情,課堂上學生之間把觀察到的情況進行交流,講述同學們感興趣的重大新聞,談談自己看不慣的事情等。讓學生在聽和說的過程中,進一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實踐證明,讀書使學生樂在其中,使孩子充滿個性,讀與寫的連通讓學生的寫作有法可依,有樣可仿,輕而易舉。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