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瓊 王菁華 梁旭雯 樓繼承 李欣

摘 要:如何開展校企合作,培養本科財經類人才是困繞我國高校的一個難題,我校通過嘗試在會計學專業開設“行知特色班”,根據社會、企業對財經人才的要求,改變會計學專業“千校一面”的傳統人才培養方案,探索校企合作“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得通過“行知特色班”本科四年學習的會計學專業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個性、特長”、具備“國際化視野”、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需求,成為具有風險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應用型卓越會計師。
關鍵詞:校企合作;“行知特色班”;“卓越會計師”;培養模式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顯著加快,不斷發展的科技革命推動人類社會發生歷史性轉折,向可持續、全球化轉變,科學技術更為發達,新技術、新行業不斷涌現,崗位職業學科交叉、不斷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專門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合時宜,社會需要高素質、綜合性的創新性人才。高等學校與企業合作是當代科技發展與經濟增長的根本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總趨勢。校企合作是指高校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經營以及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人員交流等方面所建立的互利互惠、互補互促的聯合與協作關系。世界各國高校都非常重視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如美國的高校與企業合作的主要內容包括合作研究、合作教學和相互提供服務等;加拿大高等學校中開設的合作教育是一種將學生專業學習同實際工作相結合的一種教學形式;英國高等學校和企業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學生培訓計劃、聯合聘請教授和科研人員、資助發展研究項目以及咨詢和捐贈等;德國的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主要采用的是“雙元制”教育模式,“雙元制(Dual system)”教育模式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國家進行職業技術教育的教育方式,其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職業技術人才?!半p元”中一元為學校,一元為企業。學校主要負責理論與專業基礎課的教學與考核,企業負責實踐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教學并根據企業職位崗位要求標準進行考核。
顯然,我國高等學校傳統的由高校主導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面對社會、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巨大變化,2010年6月教育部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簡稱“卓越計劃”)。并確定首批61所卓越計劃實施院校。鼓勵高校從學校的內部培養走向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在教育部主導及推動下,國內探索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高校越來越多,但多是工科高等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工程碩士的探索以及有關職業技術學院和企業培養??茖哟蔚穆殬I技術人才,財經類專業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研究探索則很少。
隨著財政部2005年12月10日在上海啟動《全國高級會計人才培訓班》,2006年2月15日我國新會計準則的頒布實施,2014年財政部陸續發布了新增或修訂的七項會計準則,如此大規模準則修訂和增補尚屬首次這些新準則基本與相關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一致、保持了持續趨同。寧波市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大力推進甬企上市,準備推動100家甬企成為上市公司,這一系列的從國家到地方的重大信息表明社會急需大量善于管理、精于業務、熟悉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的高端會計人才;現在學校90后的大學生,個性突出,張揚自我,針對會計教育環境的變化顯然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要不斷做出調整和進行完善。我們對浙江省、特別是寧波市的會計專業人才供需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組織相關專業負責人到北京、上海、深圳、武漢、西安、杭州等著名高校進行專業調研,并組織學生對寧波市參與“會計領軍人才”培訓的學員(各大中企業財務總監或財務經理)同時邀請寧波市財政局會計管理處、企業財務總監、在甬各大銀行支行行長、各大會計師事務所專家、會計學者等組成專業改革及校企合作咨詢委員會,結合我?!爸泻弦唬p核協同”人才培養目標,借鑒我校工科專業打造“卓越工程師”的理念,提出了新環境下會計人才能力、素質要求,提出校企合作創辦“行知特色班”,校企合力打造“卓越會計師”。即通過在會計學專業嘗試開設25人的“行知特色班”,打破會計學專業“千校一面”的人才培養方案,根據社會、企業對財經人才的要求,大膽嘗試、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使得通過“行知特色班”本科四年學習的會計學專業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個性、特長”、具備“國際化視野”、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需求,成為具有風險意識和創新能力、具備良好心理素質的應用型卓越會計師。
如何開展校企合作培養財經類人才是困繞所有開設財經類專業院校的一個難題,我校校企合作開設“行知特色班”培養卓越會計師的探索必將為本科校企合作培養財經人才提供一個可供借鑒的路徑,并開創校企合作辦學的新模式。
二、卓越會計師行知特色的理論認知
從古到今,中國在知行論問題上的研究取得了極大的進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1)知和行是不可分離的,有密切的相輔相成的關系,也就是“常相須”或“相資互用”的關系;(2)知和行是有實質區分的,具有不同的作用,不能偏廢,也不能相混同(合一);(3)知和行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統一的關系。在這個矛盾統一的關系中一般總是行處于主要方面。當然,在一定的具體情況下,在特定的時間內也可以是知重于行。
寧波工程學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作為本科院校要注重理論性,要強調“知”;其次,作為工程應用型院校要強化應用性,要強調“行”。也就是說,學校的本質屬性決定了必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原理。
我校會計學專業提出校企合作成立“行知特色班”是源于我?!爸泻弦弧钡男S?,而之所以稱作“行知特色班”沒有稱作“知行特色班”是因為“行知特色班”選拔學生是從大二開始,在進入“行知特色班”學習之前已經對專業知識有了一定認識,而此時特別需要結合企業實務進一步更好理解、學習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進入“行知特色班”學習的學生是在“雙導師”指導下完成企業實習、學校學習的任務,能夠更好地理論聯系實踐,更好地通過實踐理解所學知識,并且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企業實際問題,實現我?!爸泻弦?、雙核協同”人才培養目標。
三、卓越會計師行知特色的實踐探索
1.提出校企合作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目標
結合我?!爸泻弦?,雙核協同”人才培養理念,提出新環境下會計人才能力、素質要求,提出校企合作創辦“行知特色班”,校企合力打造“卓越會計師”。即通過在會計學專業嘗試開設30人的“行知特色班”,打破財經院?!扒R幻妗钡娜瞬排囵B方案,根據社會、企業對財經人才的要求,大膽嘗試、改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備工程素養、視界寬廣、通曉國際慣例,適應多變的經濟社會需求、素能融合,具有創新能力和風險意識的應用型卓越會計師(Excellent Accountants)”。使本專業成為寧波會計師的“搖籃”。
圖1 卓越會計師“APPLE”模式人才構造圖
卓越會計師的釋義:
(1)知行合一、對接社會(Adaptability)。會計學專業本科的畢業生應系統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特別要能理論聯系實際,具備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會計環境的能力,掌握根據社會需求的變化,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新的實踐問題。
(2)雙核協同、素能融合(Professional)。會計師不僅要科學認識會計實務的核心理論知識而且要掌握會計核心技能。能勝任不同行業和企業單位的會計管理工作,能滿足不同單位對外貿易和國際投資的需要。
(3)激發潛能、彰顯個性(personality)。一個人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興趣,才能極大的激發創造力,才能高超出眾,具有創新能力。
(4)課堂聯動、拓寬視界(learning)。卓越會計師應具備工程素養、具有寬廣的視野、胸懷和廣博的知識,我們將通過理論教學、專業實踐、拓展實踐三個課堂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實踐能力。
具備了上述四點的應用型會計人才,自然就有了將來成為會計職業界的卓越(Excellent)人才的潛質。
2.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為了實現“卓越會計師”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邀請寧波市財政局負責會計教育工作的領導、各行業實務界財務專家、知名高校會計學教育理論專家,論證開設會計學專業校企合作“行知特色班”可行性,共同制定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打造卓越會計師的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探索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設立雙導師制,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確保“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質量。
(1)搭建“四平臺+四模塊”理論教學體系
改革傳統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體系,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搭建了“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實踐銜接特色課”四個平臺,并設置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注冊會計”和“國際會計”四個方向的“四平臺+四模塊”的理論教學體系,符合當今“通才基礎上的專才”的能力培養要求,每個方向都按照核心課程加核心技能來設置,充分體現我?!爸泻弦?,雙核協同”人才培養理念,為具有不同個性、興趣、特長的同學提供了個性化培養方案供選擇。在大二時開設“行知特色班”,由學校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組成評委選拔優秀學生進入“行知特色班”學習,為企業培養“知識結構新、敢于創新應用”及“理解快、獨立操作快、定位快、融入快”的高層次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做好準備。
(6)建立雙導師制,校內外導師互動合作,教學相長,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
校企合作“行知特色班”為特色班學生配備兩位導師,一位是校內導師,負責其專業學習;另一位是校外導師,負責其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校內導師的聘任由會計系統一安排。校外導師通常都是特色班的特聘授課教師。基本上是選擇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具有高級職稱的企業專業骨干,也是學校固定的實習基地的指導教師,主要負責專業實習和社會實踐、日常的業務指導、就業指導同時參與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及答辯。
通過實行“雙導師制”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平臺,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能力,還可以讓校內導師得到鍛煉,使校內導師通過與企業的接觸和在企業的實踐來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了解企業和市場所需要的東西,以便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
(7)校企合作,定期舉辦“畢業生繼續教育學習班”,不斷修正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我校與寧波市財政局會計管理處、各大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各金融機構等財務專家達成共識,通過“行知特色班”開設的“實踐銜接課程”對我校畢業的會計學專業學生提供“畢業生繼續教育學習”,這種“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學習”方式會極大的調動畢業生回母校學習的積極性。畢業生回母校學習一方面可以給我們帶回社會、企業的最新人才需求信息、會計人員急需學習的知識,讓我們及時反思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建設等各教學環節哪些需要改進和完善。另一方面,政府也可充分整合資源、節約資金,利用校企合作辦學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會計人員提供高效、富有特色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實現雙贏。
四、結束語
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的、動態、不斷完善的過程,校企合作“行知特色班”打造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們對地方本科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新探索,我們將對于按照“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根據用人單位反饋意見完善、修正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推進會計學專業教學改革,發揮我校會計學專業作為寧波市特色專業建設項目的示范作用,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能快速適應企業需求的高層次應用會計專業人才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袁廣達.入世后中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J].會計研究,2003(3).
[2]蔣茂東.高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研究[D].河海大學,2004.
[3]潘煜雙.“雙導師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以嘉興學院財會本科專業為例[J].嘉興學院學報,2008(7).
[4]張勇,胡寶生.淺談文化反哺現象及對教育的影響[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2).
[5]姚麗瓊,王菁華,梁旭雯.“A”型會計人才實驗班效果對比分析及啟示[J].財會通訊,2011(1).
[6]姚麗瓊,王菁華,梁旭雯,王浩林.卓越會計師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財會通訊,2012(8).
作者簡介:姚麗瓊(1968- ),陜西西安,碩士,在讀博士,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菁華(1965- ),安徽宿州,博士,寧波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梁旭雯(1966- ),浙江寧波,碩士,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樓繼承(1971- ),浙江寧波,碩士,寧波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李欣(1988- ),浙江寧波,在讀研究生,寧波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