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麗
摘 要:在信息社會,網絡時代,信息技術已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怎樣去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一定信息技術以便適應社會的發展,作為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師值得思考。
關鍵詞: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個體差異;小組合作
在科技突飛猛進的今天,信息技術像語言一樣,成為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信息社會中,不學信息技術就不可能具備現代文化基礎,也不能成為真正的現代人。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要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為總目標,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1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信息意識
1.1 端正學習態度
高一開學第一節課就應該給學生講解學習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讓他們明確高中階段的學習目標,以及考核標準,改變他們以往認為“學習信息技術=學習計算機”的錯誤理念,從而端正學習態度,強化信息意識。
1.2 創造和諧氛圍
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置身于計算機的熏陶中,教學中可以穿插欣賞課以培養學生的興趣。
1.3 調整教學內容
高中信息技術必修所涉及的內容,知識面廣,綜合運用能力強,對學生基礎要求較高。因此,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就會失去信心,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改變難易程度,降低學習起點,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入門。
1.4 進行合理評價
適時合理的評價會極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信息技術課,評價內容多為作品,當學生自己完成的作品得到肯定時,內心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對課程的學習也會積極主動。
2 創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源于生活,問題情境應貼近現實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即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方法,通過一些手段去了解、掌握知識。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習的目標任務通過網絡發給學生,學生使用自己的計算機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目標與任務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和學習資源來完成學習。例如:元宵節快到了,要求以“元宵節”為主題完成一個作品,形式自定,可以是電子報刊、賀卡、或者是利用VB進行編程等。
問題引導:
1.說到元宵節你會想到什么?
2.元宵節的由來有哪些?
3.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4.與之相關的詩詞有哪些?
5.你期望的元宵節是什么樣?
6.你的元宵節通常怎樣度過?
此刻,同學們就會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并通過網絡來獲取資源,對其整理加工,并根據自己的創意選擇適合的工具進行藝術加工,從而實現自主探究。
3 關注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由于學生的學習基礎、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也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教學。
3.1 教學對象的層次性
分層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依據調查問卷和訪談法將學生按照智力、基礎和學習態度大致分為三層:優等生——智力好,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成績優秀;中等生——智力好但學生不積極或智力一般態度認真;學困生——智力差,基礎差,接受能力弱。
3.2 教學目標的層次性
在分層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學困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對于“中等生”來說,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靈活運用,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對于“優等生”除了培養中等生所具備的能力外,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4 構建小組合作,贏得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探究是新課改提倡的有效學習方式之一,教師根據上述分層情況分別將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各取兩名組成一個小組,實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搭配原則,采取“一對一”幫扶,即兩名優等生幫助兩名學困生,中間兩名中等生相互幫助。其中每組優等生分別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兩名中等生兼匯報發言人,兩名學困生兼記分員,這樣通過合理分組,明確責任,為學生提供合作方向,贏得共同進步。
5 進行教學反思,提高教學效果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貽”。反思在學習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審查自己,進而培養自己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反思極為重要,只有對自己的行為深刻反思,才能使教學水平更進一步。教師應多學習,多思考,可以通過撰寫教學日志、心得、教學隨筆等形式來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也可以用BBS論壇、E-mail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看法、觀點積極思考,總結教學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