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
【摘要】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當下閱讀教學的核心理念是對話。但是,從實踐的角度看,顯然又暴露出另一個重要問題,即因對話不暢通致使閱讀活動虛浮、膚淺而流于形式。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忽略了傾聽學生的心聲,傾聽是對話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公開課激發思考,建構“對話式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求教師要學會傾聽。
【關鍵詞】傾聽;高效對話;建構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近日,江陰市第一中學陳老師在我校開設了一節《現代散文選修》中的《春意掛上了樹梢》公開課,我聽了之后十分有感觸。這篇課文我們以前也教過,但是以往我們在教的過程中還是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課堂氛圍不活躍,一節課下來學生收獲甚微。但是陳老師的這節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陳老師的課堂上,提問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命令式,而是朋友間的促膝談心,陳老師的話總是能說到學生的心坎里,而學生也樂于表達,敢于表達,師生對話是雙向和交互的而不再是單向的信息傳遞,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
隨著新課程的開展,對話教學這一開放、多元、互動的教學形式正逐漸發展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流?!皩υ挕辟x予學生“言說”權而顯露出勃勃生機。在閱讀教學中開展高質量的對話必須首先要讓教師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傾聽學生,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內在思維,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隔膜,讓學生獨立自主、勤學好問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于學習。那么在對話式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傾聽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一、民主與尊重: 教師傾聽的前提
教師的傾聽意味著師生間民主的氛圍。“對話教學”的關鍵是課堂教學中的對話,而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都需要建立在最基本的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的關系基礎上,離開了生命體的平等,離開了民主的教學氛圍,就不可能有“對話”教學,而只會有灌輸和填鴨。陳老師在教授這節課的時候充分運用傾聽教學,把學生看作是和自己相同的一個生命體,陳老師整節課始終面帶微笑,目光溫柔注視著學生,仔細聆聽學生的發言,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教學相長。陳老師尊重每一位學生的發言,讓課堂成為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
二、賞識與期待: 教師傾聽的方式
陳老師在課上展示了他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善于傾聽。陳老師的傾聽意味著積極的賞識。對勇于大膽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同學,不管見解是否合理,陳老師都給其以鼓勵,耐心傾聽其意見。例如,在這節課中,有同學不理解“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著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趕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這句話的含義,陳老師首先肯定了他的發現,然后鼓勵他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和課前對作者的介紹加以理解,最后這位同學在陳老師的微笑的期待中恍然大悟:原來作者這句話是反語,表達的是對不幸者的同情。
通過這節課,我發現陳老師的傾聽其實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只有把主動權讓給學生,才能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提出問題,并由學生討論,闡述自己的見解,而陳老師則是熱情地期待并適時地參與學生的交流討論。這樣的教學,學生主動性得到充分調動,同時在相互的交流中既獲得了知識,也培養了學生間互相溝通的能力。學生由被動受問者轉變成了主動發問者,成為學習的發現者、自主探究者和真正主人。
三、策略與參與: 教師傾聽的關鍵
陳老師的傾聽教學意味著對教學策略的把握提出高要求。教師在傾聽的同時必須敏銳地判斷學生理解知識的廣度與深度,根據自己的備課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方法和途徑,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對教材內容各抒己見,教學語言簡練但滲透有力。
陳老師在這節開始的時候,首先認真傾聽學生對課文的初步認識,了解學生初步的設想、分析和理解,在學生交流他們探究結果的過程中,陳老師常常能辨別哪些學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通過傾聽學生,陳老師能準確地判斷學生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們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從而果斷地決定在何時介入討論,以何種方式介入;通過傾聽學生,陳老師還能對各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判斷由教師對這一類題和這一類概念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學生的可接受范圍之內的;通過傾聽學生,根據恰當的教學內容,在最恰當的時機,使學生思維中的矛盾激化,并能夠將學生思維的著眼點引至對與錯、是與非的對立點上,最終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解決矛盾。
課堂教學中作為傾聽者的教師,通過傾聽應聽出學生對求知欲望的需求、學生的情感思想、學生間的差異區別、學生的知識掌握與個性發展等。
由陳老師這節課,我意識到傾聽在對話教學中的運用是至關重要的,那么我們如何傾聽呢?
一是耐心聽。傾聽是了解學生的途徑,也是尊重學生的重要表現,學生在課堂上發言,是一種情感態度,是一種積極參與,無論對與錯,清楚與不清楚,教師都要耐心而專注地聽,不能有半點的不耐煩,更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強行介入隨便發表自己的看法。
二是注意聽。教師應通過自己的體態語言即豐富的表情動作以及專注的眼神表現出對發言學生及其所講內容濃厚的、始終如一的興趣。及時捕捉學生言談中顯露出的各種相關信息,既可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預知教學進程推進的合理性。
三是善于聽。教師要善于從對方的表情、語氣和形體動作等隱性語言中去捕捉和品味言語背后的含義和實情,把講話者所講的內容、感覺和意思真正聽明白。教師在聽學生講話時,應盡量為“理解”而傾聽,而不是為“評價”而傾聽,既要關注學生,又讓其可以暢所欲言。要善于聽,切忌簡單處理或草率評價,把自己觀點強加于學生。
四是適時反饋。傾聽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過程,不僅講者要陳述自己的觀點,聽者也要有適當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體態語言來對學生的表達進行反饋,也可通過簡單重復、適當升華等語言評價來反饋。
通過這節課,我感悟到教師只有具備傾聽意識,在對話教學中用自己的心靈去傾聽,才能為閱讀教學裝上高質量的引擎!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