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張旭
摘 要: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隨著經濟全球化速度加快,我國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擴大,經濟飛速發展,管理者們相應地開始迎來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時代。本文介紹了“管理者”與“卓越管理者”的相關定義,歸納總結了卓越領導者應具備豐富的常識、良好的心態、充沛的精力及長遠目光等素質,提出通過提高個人的管理、社會關系的管理和團隊的管理三種途徑提升卓越管理者能力,樹立與時俱進的管理意識、更新傳統的管理方式,最終以求提高個人的管理職業能力,滿足企業組織的管理經營要求。
關鍵詞:管理者;職業能力;提升
一、“管理者”與“卓越管理者”的相關定義
提及“管理者”這個擁有悠久的歷史而又不斷被新時代背景所更新定義的概念,管理學界對此莫衷一是,各自有其不同的主張,形成諸多思想流派——一些人主張管理者管理的關鍵在于制定企業經營管理戰略;一些人主張關鍵在于加強團隊的管理構建;亦有一些人主張管理者管理的關鍵在于優化企業經營管理的流程。事實上,這諸多思想流派的主張都屬于管理的范疇,并應為管理者們所吸納與學習研究。
對于“卓越管理者”的定義,一般是指在組織中通過個人學識、能力與職責,對該組織的經營與效益達成實質性影響與貢獻的、直接監督和管理他人工作的人。現代對管理者的要求重在強調其個人對組織的責任感,而非只重視權力。而一流的管理者們在此基礎上,具有卓越的組織與決策能力,敢于求新、敢擔風險,尊重下屬,品質高尚,具有合作精神,愿與他人一起工作,能贏得人們的合作。
二、管理者的素質概述
若要成為21世紀的一名卓越的管理者,其必須通過漫長的實踐與學習相結合、知行相統一的過程,形成辨證統一、獨特敏銳、與時俱進的管理思想形態及管理認知,提高個人的管理能力與技能,從而實現有效、高效的管理。
對于管理者來說,要想成為卓越領導者,需要具備以下幾點素質:卓越的領導者首先要有豐富的常識,其次卓越的領導者要善于虛席汲取各種領域的新知識與信息,再者卓越的領導者要既現實又樂觀,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能有相應的狀態去應對,最后卓越的領導者要有充沛的精力能夠親臨一線,并有長遠的目光,能夠著力培養其他領導者,共同為企業組織的發展出謀劃力。
其中對于管理者的職能之一,領導的界定是管理者帶領組織的成員們完成既定的共同目標。然而,在領導組織成員們完成目標的整個過程里,管理者與領導的關系密不可分,管理者的個人管理能力能夠決定他的領導能力。
三、卓越管理者能力的提升途徑
事實上,正如馬克思曾說過的那句話“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若問及管理者的職業能力的提升途徑以及實現個人發展的方法,只有管理者通過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個人的實踐活動,勤于思考并善于總結、歸納個人的經驗教訓,從而不斷的進步提升自己。
從字面上看,管理被定義為一種責任,然而,最終管理是要落實在現實的實踐中的,這時,管理者們應該要通過積極了解有關促進提升他人績效的相關機制以及影響因素,從而逐漸了解到如何實現提升個人的職業能力。曾經有人為此提出了管理者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的三個途徑:提高個人的管理、社會關系的管理和團隊的管理。這三個方面雖然并非實現個人職業能力提升的唯一途徑,卻是實現管理者高效、有效地進行經營組織、管理的關鍵。下面筆者就將從此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1.個人的管理
有人說“善于為別人著想的人,他自己能設身處地,會管理別人的人,一定能管理好自己”。只有首先善于管理自己、提升自己的個人品質及能力的管理者,才能更有效得去領導、樹立影響力。
首先,管理者要通過努力來取得并提高組織成員們的信任。信任是管理者進行自我管理、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因素以及提高對他人影響力的關鍵力量源泉。管理者對于組織成員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取得組織成員們的毫無猶豫的信任--包括組織成員們對管理者的能力的信任以及對管理者品質的信任,而非僅僅于名義上作為領導者來管理成員。
其次,管理者們要培養個人獨特而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創新能力。企業的創新力度取決于管理者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式。這就要求管理者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擔當好推進變革與革新的角色,體現創新與進取的精神品質,具體表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方面要敢于突破與創新:要求管理者們對突破與變革的堅定以及在實施推進工作的工程中耐心與智慧并存地對組織成員們的悉心指導與引領,從而保證變革工作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達到有效成果。另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們積極進取、富有感染力的正能量的姿態以影響組織成員們的工作熱情:對于被管理者而言,一成不變的工作或許會讓人疲憊,因此,當管理者以光芒四射的正能量姿態深入部署工作的過程中時,會感染與堅定組織成員們熱漲的工作氛圍與激情,從而使企業經營由上而下呈現蓬勃朝氣與活力。最后,要求管理者們以身作則,通過不斷的溫故知新,獲取新知識與經驗并學以致用。對于企業管理者而言,只有恪守進取學習的信念,不斷完善個人的知識儲備,提高個人精神感染力與專業的管理能力,通過準確地判斷市場、合理有序的部署規劃、正確嚴謹的決策統籌,才能感染凝聚團隊,富有成效的進行管理。
2.社會關系的管理
事實證明,極少數的具有卓越職業能力的管理者們積極建立并維持與利益群體的社會關系,拓展自己的關系網絡,將職業延伸至政治領域,直面政治行為。然而,現在許多的管理者們不了解社會關系網絡的建立與維持的重要性,消極對待組織內部的政治行為——逃避、躲避、甚至抵制企業組織內部的政治行為。
其實,他們并未正確了解到在一定條件下的政治行為實屬正常:(1)勞動分工的存在,導致企業組織內部成員們的目標與利益各異;(2)相互依存的關系,使得企業組織成員們只有相互信賴、支持與合作才能實現共贏;(3)實現各自利益的資源的稀缺,最終無可避免地致使政治行為的產生,使得企業內部成員間對于資源的爭奪。因此需要企業組織的管理者們正面應對政治行為,通過拓展各自的社會關系,發揮各自的影響力,從容獲取所需資源,有效運行企業組織的經營與管理。
3.團隊的管理
在企業組織的內部,要完成企業的發展目標,依靠的是一個團結有序的團體力量。一個真正的團隊,需要團體成員們秉持共同的信念、目標與共同的責任感,通過發揮各自的知識與力量來為企業發展出謀劃力,創造更高的生產效率與效益。
因此,管理者們對于團隊的管理需要做到:第一,為團隊設立明確而令人信服的目標,并且為實現該目標而制定現實可行的計劃。第二,為團隊樹立正確而積極的團隊價值觀與準則,確立成員工作的行為規范與交流方式。第三,重視團隊成員個體要求。卓越的管理者總是能夠合理的調控團隊關系,充分尊重與重視個體成員作用的發揮,在順應實現企業發展要求的前提下,充分滿足企業組織成員們的個體需求,從而以管理者個人為核心,形成一股強大的向心力,從而有效的管理企業組織及團體成員。第四,卓越的管理者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從容帶領團隊應對突如其來的機遇與挑戰,實現企業組織的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對企業組織的管理者而言,要想實現個人的職業能力從普通到優秀再到卓越的提升與蛻變,需要通過一再的進修與不斷的獲取知識與實踐經驗,錘煉自己的職業素養與品格,樹立積極進取與運籌帷幄的領導形象以及充滿正能量的企業管理理念,以靈活而洞察的管理方式,努力獲取組織成員們的信賴,凝聚起強大的內部團體力量,擁有足夠的智慧與力量,帶領團隊敢于突破,勇于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推動企業的經營管理邁著更加穩健的步伐向著目標前進。
參考文獻:
[1]劉銀花.領導科學第三版[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1.
[2]麥克斯韋爾.領導力21法則[M].路衛軍.中國青年出版社,2011.
[3](美)泰勒.科學管理原理[M].馬風才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丁玲(1975- ),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人,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循環經濟、產業經濟、工商管理;張旭(1991.1- ).女,漢,黑龍江富錦人, 本科,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專業:2011級工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