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批判性思維”這一概念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關于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也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課題。目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和應用充斥在各個領域、各個學科。本文著力探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課堂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和方法,旨在為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 大學英語 批判性思維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ing” has been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Most scholars become to focus on how to cultivate people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At present,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are in various fields and subjects.This article aims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s of cultiv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Information Age and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Information Age; college English; critical thinking
一、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最初是由德國法蘭克福哲學學派提出與倡導的。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西方開始大范圍的對批判性思維進行研究,并將培養學生的批判性能力和思維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培養目標。批判性思維的概念關鍵包括兩個部分:認知技能和情感傾向。認知技能包括分析、邏輯推理、解釋或說明、歸納、演繹評價、自我調控等(朱秀麗,沈寧:713)。“批判性”可解讀為人們對于事物或問題的認知維度是多方面的,認知過程是通過反復性的分析、思考、評價與推理,最終完成解釋的過程。
近年來,批判性思維教育得到了西方的高度重視,一些國家把批判性思維列為思維的一個基本技能,在中學、大學開設了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課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學者開始關注西方的“批判性思維運動”,并根據我國的教育現狀進行研究,相繼發表了一些文章。但目前對批判性思維的探索仍在繼續努力進行。總體上說,研究的焦點主要在怎樣獲得和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怎樣應用批判性思維能力。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人們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認識不斷深化,批判性思維被認為是綜合性的思維能力,是思維技能的綜合運用。培養批判性技能和態度已經被眾多國家確立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武宏志:10)。一些學者認為,應該在中國的高校開設專門的批判思維課程;而一些學者則認為批判思維是一個理念,而不是具體的學科(王路:1)。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可以實現批判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信息化時代批判性思維培養的必要性
當今的時代是信息化日新月異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社會也必然要求教育培養出大量的創新人才。因此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綜合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和要求,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而隨著對批判性思維研究的深入,近年來對批判性思維的關注主要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教育學和心理學強調的自主構建和價值導入需要批判性思維,二是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要求人們對大量信息和知識進行評判(唐光潔:181-182)。
三、大學英語課堂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方法
大學英語課程是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了解西方語言文化的最直接的方法。而目前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為: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被動接受,缺乏思辨意識和能力,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缺乏形式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技能,培養學生自己做出合理決定的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樹立并采取批判的態度和觀念,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更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利于大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
大學英語課程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它不是一門具體的專業課程,而是一門公共基礎課程,前后的知識點獨立性較強,單元之間缺乏必然的邏輯聯系。所以這門課程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方面,需要獨特的教學方法。
1.課堂活動組織。目前在批判性思維能力教育的問題上,被教育者的主要主體是學生。一些研究表明,學生主要通過受教導來提高思維能力。但同時,學生理解和掌握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也隨著年齡的不同而變化,所以教師要量體裁衣,根據學生不同的水平采取相應的方法。教師的指導不僅僅是讓學生對一些在課文中發現的觀點進行簡單地討論,而是要讓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并且進行討論找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而不是提前告訴他們問題。教師在組織課堂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設計豐富有趣的課堂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根據每單元課文的不同內容,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有明顯議論性的話題可以課堂舉行即興辯論比賽;有故事情節性的課文可讓學生角色扮演,比較難懂的科技類文章,可采用科學事實調查法,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課堂分組討論。
(2)給學生足夠的課堂自主權,而不是古板的單詞講解和課文分析,讓學生自己尋找問題和解決方法,比如:課堂可以舉行單詞聯想比賽。
(3)課堂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課時安排,教師在總體把握大局的情況下,可靈活安排學習內容和時間,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理解的機會和時間。
(4)堅持課堂創新的原則。一些優秀的電視文化競技類節目(比如:《中華好詩詞》、《一站到底》、《中國好聲音》等)可以引進到課堂,在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文化對比法。教育部2007年頒發了《大學英語課程要求》,進一步界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性質:“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根據這一要求,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基礎,尤其是中西文化的對比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認知技能和情感傾向。在實際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單元主題,設置中西文化對比模塊(包括單詞、句型、篇章結構和文化特點等方面),比如:講到英語單詞的詞根詞綴構詞法時,可以與漢語的偏旁部首進行比較,便于學生理解,更增強了他們的分析、推理、總結能力,講到英語的強調句型時,可以與漢語的強調句型比較,文化對比模塊最重要的是啟發學生根據不同的文化現象進行思維的調節和對比分析。
3.課堂輔導。由于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等的不同,實際的課堂教學往往不能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系統的課堂輔導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能夠起到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作用。系統的課堂輔導是指在正常課堂教學安排中留出一部分作為輔導時間,給學生吸收課堂知識,進行更深一步思考的時間,同時,教師也可以有目的地解決學生的不同問題。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又能夠最大限度地兼顧所有學生。
四、總結
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課堂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革新、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同時,也推動大學英語教師努力掌握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以教學內容為依托,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設計、文化對比和課堂輔導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活動,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發展成為獨立、理性的思考者,能夠利用有效方法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培養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賀善侃.判性思維和認知活動[J].東華大學學報,2004(4):13-18.
[2]劉儒德.批判性思維的意義和內涵[J].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 (1):56-61.
[3]唐光潔.在英語閱讀課堂開展批判性閱讀訓練[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181.183.
[4]王路.批判思維再批判[J].科學·經濟·社會,015(1):1-5,12.
[5]王習勝.判性思維技能測試與訓練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 2006(6):99-102,107.
[6]王子君,竇琴.國內英語學科“批判性思維”研究分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5):95-96.
[7]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8]朱秀麗,沈寧.出批判性思維的認識誤區[J].中華護理雜志, 2004(9):713-714.
作者簡介:
吳向花(1986-),女,河南開封人,鄭州科技學院外語系,研究方向:英語詞匯語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