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俊
【摘要】中學數學的教學有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值得保留和發揚,同時存在部分學生興趣不足,有理解性難度等問題。在新課程處于廣泛實施的狀態,合理處理課堂中的關鍵環節對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十分重要。本文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從把握教材,備課,關注學生,探索課堂活動,科學處理練習等多角度出發進行闡述。
【關鍵詞】備課 ?難點處理 ?分層教學 ?關注學生 ?練習處理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116-01
隨著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學由傳統向新型模式轉變,呈現出新的特點,課堂教學有了新的定義,但重要的課堂環節并不能忽視,如何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角色。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更應該準確處理課堂中的幾個關鍵環節,提高課堂效率。
一、科學備課,奠定課堂基礎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新課程為學科提供了大綱和文本,但主要是教學思想,需要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備課,科學備課。首先,教師備課要有明確的創新意識,新課程對教學的要求有了新意,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新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要熟悉新教材,通過文本研究發現問題,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有針對性做出教學計劃,這個計劃要反映教學大綱要求、要體現進度安排,更要突出重難點,更重要的是要關注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怎么將大綱的思想貫徹到具體的教學中去,這就是所謂的教學資源的匹配。比如,在備課“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縣城學校在舉例時就要注意他們的環境,關于農村的事物要多一些,更貼近生活。當然,備課的另一個重點是備學生,教師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個性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及學習習慣、方法等,盡量在教學中體現以人為本,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有效處理知識點,擴大課堂容量
一節的中心就是知識點的處理,其中包括課前復習,課后總結,但重點和難點是數學教學的關鍵,也是整節課的靈魂,重點與難點的處理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主導者,必須引導對重點難點的處理技巧比如在學習函數一節中,教學重點是理解函數的性質,但函數這個概念對初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僅憑教師的概念敘述,課堂比較死板,效果又不一定很好,教師可以以圖像作為突破,用函數圖像的認識和處理,尤其是做二次函數y=x2的圖像直觀表現,來幫助學生理解含義。如根據圖像,看自變量x和函數y有的取值是否對應,找準自變量x的范圍,給x和y賦值,進行描點、連線,最后得出圖形樣式和規律。如此的聲東擊西的處理,不但使重點得以突出、難點得到突破,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另外,在處理重點、難點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對學生的分析和研究。一是要因人而異,分類指導,找出大眾化的難點,如在初中數學中二元一次方程是大家普遍認為有難度的,但也有部分學生善于解決解二元一次方程。這樣的難點就要做全面的處理,如重復講述,多做習題,歸納匯總等。同樣,有的同學對圖形問題感到困難,如三角形的性質,全等的證明等,這樣的就要求教師單獨輔導,專門處理。
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課堂活動
學生的主體地位早就確認,但很多教師并沒在實際中實施,因此,關注學生,分析學生,并科學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
1.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活動并不是單一的知識點的傳授,而是以人為本的一個復雜過程,一是要關愛學生,這是教師關注學生的首要因素,課堂也是一個聯系感情的場所,師生只有默契配合,有認同感,才能讓課堂和諧,教師要對每個學生給予關愛,學習要鼓勵,生活也要關心,尤其出現了學習困難,一定要及時解決,多給與鼓勵。二是要為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做好引導工作。有的學生對數學沒興趣,教師就要從學生個體入手,進行談心,從教學方法上改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培養興趣。三是要科學評價,在數學課堂上,很可能遇到學生反應不到位等現象,如采用批評態度會引起學生逆反,影響到今后的學習。怎么激勵呢?除了及時表揚,還要適時啟發,比如三角函數的理解有難度,學生對公式比較麻木,教師可以對真實的三角形實物進行測算,當學生有了興趣后,趁勢牢固公式,效果會很好。
2.積極開展學生活動。素質教育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活動重新定義,數學新課標更是要求課堂中要將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主體。初中數學教學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開展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是分組教學,也叫小組學習,一種方法是固定的分組,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設立學生分層檔案,將學生分為A、B、C三層,然后從學習成績,課堂表現,數學能力,潛力程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動態跟蹤,進而開展具體輔導,課堂中以三組為組別,分層提問,輔導,留作業。一種是動態分組,臨時性分成等份,小組間可以合作,可以交流。二是探究學習,包括師生探究,學生之間的探究。比如在學習概率時,學生多數對此并不了解,教師可以不進行講述,而是進行一次師生的討論,通過具體事件,了解概率的概念。同樣,對于概念性比較強,可探究性層面大的數學問題,教師可發動學生進行多方的探究,如小組討論,分組練習,最后教師總結。
四、拓展渠道搞好課后練習
課后練習是例常的課堂活動,現代教學不強調題海戰術,而是科學有效的練習。正因為如此,教師就要把好關,教師為學生設計練習更加講究。一是作業的設計,要靈活有趣,難易結合,數量有限,基本要分達標、拔高兩個檔次,并且不強制學生去完成所有作業,可以進行選擇。二是章節練習,教師可以做一些很規律性的練習模式。如沒講完一個小節就練習一道題,在課后要練習幾道題,這樣讓學生形成習慣,進入良好學習狀態。還有就是設計的練習題目要新穎,能讓學生在輕松中完成練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知識。最后,還可以采取更加大膽的方式,形成自主練習,讓學生設計練習題,或者為其他學生設計,總之,增加學生的成就感,練習過程中的愉悅性,使練習不再枯燥。
總之,科學、準確把握課堂實踐中的每個教學環節,與課程相適應,與學生實際相結合,以課堂趣味和效率為目標,如此的課堂一定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方向,也一定成為今后的模式探索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大鵬.《初中數學教學環節的實施》,2010,廣州文化出版社
[2]李晶晶.《課堂模式的策略》,2013,海南圖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