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蕓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筆者作為一名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謹從應用類本科院校的角度闡述在新時期加強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并提出相應措施,以期為黨的教育事業發展和應用類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新時期;公共藝術教育;意義與措施
應用型本科院校是指研究型大學之間的高等教育和職業類別,是一種應用人才培養作為教育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水平,不同于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的研究型大學,主要培養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主要為當地或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強調生產、管理、面向服務的應用人才。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社會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加強藝術教育是個人和社會的需要
1.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需要作出調整
人才培養目標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它根據時代要求做出不斷的調整。在新時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僅強調專業素質,顯然難以充分滿足創新型社會需求。隨著社會的進步,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相結合的價值取向逐步形成。大眾化教育的主要職責就是以社會和人的雙重需要為依據,為社會和人的發展服務。
從學生個體和家庭的角度來講,接受高等教育,既希望學好專業知識為就業做好準備,更希望能在大學生活里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與熏陶,特別是諸多能力的培養,對創新型社會來講,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勞動者。
有調查表明,應用型本科院校畢業生綜合素質欠缺是企業反映最為突出和集中的問題。所謂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人文修養、抗壓性與堅韌性或者是承受能力、良好地心態、溝通與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自我批評、創新能力、實踐與動手能力等多個方面,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的創造性人才的必備素質。然而擔負著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重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在校學生數量激增,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專業教育上,并不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和個性發展,個人、家庭、和創新型社會的需要促使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必須作出調整。
2.加強藝術教育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力保障
藝術教育是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素質的培養是創業教育最根本的目標,藝術教育既是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啟人的心靈的重要途徑,它既可以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又可以使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智,正是因為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表現能力中所具有的獨特功能,才使藝術教育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重要因素,所以藝術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是任何學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二、加強藝術教育的幾點思考
1.藝術教育工作者要在政治上把握正確方向
移風易俗,莫善于藝。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改革開放以來,全社會曾經涌現出一大批弘揚主旋律、反映時代精神、深受人民喜愛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但是近年來,藝術教育領域也受到一些不良風氣的干擾破壞,出現了一些亂象問題。對此,我們的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強化憂患意識和責任擔當,以強烈的時代感、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積極貢獻。優秀藝術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
2.藝術教育要形成課堂教學和環境熏陶教育相結合的長效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培養目標,正視藝術教育的育人功能,整合資源,優化藝術教育在課堂教學與課外文化藝術教育活動的有機統一,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并重,構建以課堂教育和環境熏陶相結合的藝術教育育人模式。
課堂教育是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藝術教育的主要形式。藝術教育注重的是人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追求的是審美情趣的提高和對藝術美的創造力。
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優化藝術教育課堂教學的規模與內容的同時,更應注重授課方式與考核方式的轉變。讓學生在藝術美的感悟與體驗中,實現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審美人格的達成,這才是藝術課堂的終極目標。但遺憾的是,目前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專業教育的壓力,藝術教育課堂教育教學的課時安排有限,有的甚至只在大一開設選修課,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就業壓力根本無暇顧及,學校更不會追根溯源安排藝術教育課程。
優雅的環境以其物質形態滿足著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同時又以外在的形態影響其情感和心靈。哲學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能動的反映。優雅的環境也必然會對學生的思想、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要實現藝術教育的全部,優雅而藝術化的校園環境可以通過在學生頭腦中能動的反映,進而產生美的感受,通過美的熏陶,使其知美、懂美、愛美、護美、創造美,凈化心靈,陶冶情操。讓學生身處在校園優雅環境中,激發起美的感受,產生美的愉悅,進而融入這美的環境中,使自身也成為美的化身。因此良好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在教育人的作用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將藝術教育的課堂教學和環境熏陶結合起來,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生源、環境、傳統文化和做法,對此,學校領導應高度重視藝術教育工作,組織專班,投入人力物力,深入研究探討適合本校的藝術教育模式,將課堂教育和環境熏陶結合起來,形成藝術教育有效的長效機制。
3.要加強藝術實踐工作
文化藝術活動是校園文化活動中最為活躍的部分,也是藝術實踐的重要平臺。通過扶持培養文學、音樂、美術、詩歌、戲劇等藝術類社團的成長,組建大學生藝術團;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節。開展校園歌手大賽、詩歌朗誦大賽、工藝設計作品展、話劇周等一系列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藝術文化活動,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參與面,讓學生敢說、敢講、敢唱、敢演,真正的參與到藝術教育實踐中來,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滿足個人、家庭和創新型社會的需求。
三、武漢商學院開展公共藝術教育的途徑及方法
1.轉變藝術教育觀念
創新的概念,創新能力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意識形態基礎。傳統觀念的藝術教育是教學藝術知識,訓練技能,培養藝術家的話題。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藝術教育在教師為中心,唱歌,繪畫機械模仿為主線,學生總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結果是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藝術,阻礙了他們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針對這個問題,必須打破傳統藝術教育觀念的束縛,建立現代藝術教育的想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將藝術教育作為整個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項目,克服孤立、片面的藝術教育的實踐;二是必須從基礎抓起,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和動機,必須加強創新和必要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學習,使學生的創新和發展有堅實基礎;三是堅持學生的創新發展為根本,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學習,尊重他們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四是高度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在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藝術教育資源的個體差異,必須充分利用,進一步發展他們的創新潛能,促進個性的發展。因此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獨特的藝術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協調的美學理念的培養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優化課程管理
首先,我們應該建立強制和選擇性的結合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審美教育和藝術教育過程中應該包括公共必修課,如“大學審美教育”“審美原則”“藝術概論”,等等。同時保持當前選課制度,將藝術課程屬于通識教育選修課,課程為大學生。其次,在藝術范疇涵蓋音樂、影視、舞蹈、藝術、戲劇、文學等幾大藝術;在課程方面,教學時應該平衡理論,升值,技能等多個層次。與此同時,還必須加強公共藝術教師交流和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最后,在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從開發潛在的創造力,訓練創新思維,應該安排一些課程寫作,如詩歌、歌曲、寫作、書法、攝影、素描,VD有創造力,等等。這樣的課程設置不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四、結語
21世紀的教育呼喚著藝術教育的成長,21世紀的藝術教育呼喚著多元化的藝術教育途徑。教育的藝術化、學習的藝術化、生存的藝術化是高等教育對藝術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不僅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動手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而且還需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的品位和良好地藝術修養??茖W精神與人文素養并舉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全面和諧發展人才的標志,所以,加強藝術教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鄧兆巍.藝術教育在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中的作用[J].德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3(02).
[2]李 研.關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思考[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09(09).
[3]劉文博.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2009(03).
[4]楊恩寰主編.審美教育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
[5]蘇 玲,曾 艷,賀才瓊.深化高校公共藝術教育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4).
(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