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梅鑫 曹昕葉
【摘要】由于我國目前教育水平發展的局限,音樂課堂也和傳統課堂類似,只是單純地講究教師講授,學生學習教育方式。這樣“填鴨式”的教育不僅影響教學質量,更會導致學生不能積極主動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血呷效率降低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也達不到要求。在這樣現實情況下,探究新型教育模式十分重要。本文通過詳細分析互動的特點及內容,進而闡述師生互動對于音樂課教學的重要性。
【關鍵詞】初中音樂;師生互動;案例分析
一、音樂課堂互動的含義
人類在交流的過程中就是互動。互動這一交流方式從人類出現開始就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類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推廣都是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的。而且,不只是在人類社團中會有互動方式的產生,在其他動物群體中互動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區別的是,人類的互動通過手勢、語言、眼神的等方式。而動物的互動確實通過氣味和動作進行互動。互動的作用不單單包括信息傳遞,更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雙向溝通。當信息發出方發出了信息,并且接收方也通過同樣的方式回應發出方,互動的過程才算完成。
根據不同場合、不同的環境,互動所產生的意義及互動的形式與內容都會產生不同的內涵。比如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這樣有利于調動觀眾的觀看情緒,是演員的表演發揮的更加出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老師就能根據同學們的課堂反應及時調整自己的講課教案。由此可見,互動是一種群體之間的交流方式。單方面的互動我們不能稱之為互動。
互動具有很多的意義,,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互動是群體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基本形式,是一個群體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從心理意義來看,個體要想在群體中成長,必然要對群體中的其他成員進行互動。所以,從人類誕生之日起,互動就開始出現并且逐漸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由上可見,互動對于人類學習教育具有積極的作用,是我們人類在群體發展的學習手段。
課堂互動,顧名思義。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行為方式成為課堂互動。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現階段學生接受能力進行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能夠鼓勵學生在音樂堂上主動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做到及時的信息反饋,收集學生在學習音樂課程的掌握程度,并且及時調整接下來的教學計劃。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學生對于音樂課堂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的高效進行。收集學生的返回信息,可以保證教師清楚的掌握學生學習中感興趣的部分,這些事教案中不具備的,這樣教師就可以有根據的對學生音樂課程教學提出獨創的教育手段。既能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又能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
從課堂活動的實際情況來看課堂的師生互動其實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監督的過程。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態度,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監督教師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這樣的課堂互動是一個良性的教學課堂,師與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雙方進行互相之間的有效溝通,從而避免了“填鴨式”教學和“散漫式”教學。這樣能夠從根本上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更要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最新動態,兩者之間缺一不可,否則教學互動過便無法完成。
在教學內容互動的基礎上,教師更應該注重和學生之間心理方面的互動。從學生對于所學信息掌握情況來看,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音域方面的心理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內心的真是想法,才能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進一步增加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改進教學質量。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調整做出積極的應對,從而達到對于音樂欣賞水平的提高,增強學習音樂的主觀性。這些措施對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音樂課堂互動的基本要點
1、互動模式的創新
要進行課堂互動,必須要求教師能夠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以領導式的態度跟學生進行互動,否則會達到事與愿違的效果。要積極主動的幫助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信心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要針對音樂課堂進行師生互動,就要對音樂課堂進行必要的了解。音樂課堂與其他課堂類型基本相同,音樂教學也采用教師為主,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教學方式。
音樂課堂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是學生掌握音樂中的基本知識和規律,進而進行音樂創作,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素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題必須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應當進行正確引導,適當讓學生自己主動探索。音樂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對舊有知識進行充分掌握,進而主動探索新知識,形成由簡到難、由舊到新的知識網絡。在音樂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將課本上的基礎致死傳達給學生,學生在接收到新知識之后,能夠在所學知識韓總快速的反饋,進而對新舊知識做出自己的判斷比較。還可以通過大腦的高級思維方式,通過知識的積累長造出屬于自己的音樂思維。與其他課程相比,音樂課更加活潑,上課方式也不再是刻板的。音樂課堂的互動更加注重心理之間的互動,可能教師和學生對于某一首音樂、某一個旋律產生共鳴,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心里交流。
初中是一個人的青春時期,學生已經從懵懂的小學生逐漸成長為具有個人想法的個體,但是他們的心智尚未發育成熟,在于教師交流的時候會有抵觸、不安等情緒問題。在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時,教師不應該急迫催促學生,而是要采用引導的方式,循循善誘的讓學上放掉戒備心理,打開心靈與老師進行深入的溝通。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盡力的創造出輕松地課堂學習環境,教師要以寬容的心態包容每一個學生。
2、師生關系要和諧
在與學生互動交流之前,教師應該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思維定式。并騎傳統教學方式中的不足之處,首先師生關系要融洽,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對于不足之處要進行引導,教師與學生之間要縮短心理距離,這樣才能更加輕松地進行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結束語:互動是傳達信息和接受信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初中音樂教學課堂上,教師要盡量的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根據不同點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主動根據學生的心里狀況進行交流,要加強初中音樂課堂上師生關系的互動,多多合作,積極探索出適合學生狀況的教學新模式。另外,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并不意味著教師要對學生采取放養,必要情況下必須對學生行為進行干預,這樣也是互動方式的一種。
參考文獻:
[1](英)柏西布克.音樂家心理學[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3.
[2](蘇)那查連科.歌唱藝術[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3.
[3]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