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慶
【摘要】新疆地處祖國西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樞紐,是一個多民族、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因此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帶有民族性和宗教性的特殊性。青少年是人生的關鍵期,如果新疆少數民族能把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貫穿到家庭教育當中。這樣就能和學校教育雙管齊下,對青少年的品行教育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法治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新疆少數民族 家庭教育 法治社會 構建
【基金項目】2013年度新疆教育學院院級課題《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影響研究》(課題編號:XJJY201303)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24-01
近些年來,社會各界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非常關注,加強和改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成為關系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的希望工程,關系上億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我們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新疆少數民族青少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所面臨的挑戰,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青少年人成長發育的規律,探索如何把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與社會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制、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教育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歷史文化傳統,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優秀成果。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每一項內容又可具體分為許多方面。法制教育既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又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途徑。“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是公民道德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把道德建設與法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認真抓好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危害社會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經濟秩序、公共秩序、生活秩序,為公民道德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在進入21世紀國際形勢大的變化,內外雙重因素的疊加,導致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增加。矛盾的激增和法制觀念薄弱,使得新疆的一部分少數民族民眾在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時,往往是采取非理智的、非合法的方式和手段來表達意愿和訴求,嚴重損害社會的穩定和其他民眾的利益。
一、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的現狀
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與其他地區的其他民族家庭教育相比較,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把法治教育滲透到家庭教育當中,就這一點與內地相比有更大的困難。
(一)新疆的地理因素造成經濟發展不平衡,影響法制教育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順利開展。新疆地處祖國西北,經濟發展遠落后于東部和中部,尤其在偏遠的牧區, 經濟發展更為緩慢,部分群眾未能脫貧,物質生活水平低下,給少數民族家庭的法制教育帶來了巨大阻力。
(二)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匯聚之地,多種語言文字的使用給家庭法制工作帶來巨大阻礙。全疆各地分散居住著多個民族,許多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在漢族聚居的地區普法教育用一種語言文字即可, 而在新疆至少要用兩種語言文字, 多則要用五、六種文字的普法教材, 才能滿足家庭法制教育的需求。若把法律教材譯制成多民族語言文字,將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對于本不發達的新疆來說,無疑是舉步維艱。農牧民常年處于流動狀態,使得法制教育難于組織領導。
(三)新疆的居民大部分生活在農牧區,在家庭教育中滲透法制教育工作是重點中的難點,卻始終成為被遺忘的角落。家庭教育在培養孩子的法律意識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家長的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對孩子的教育有重要的影響。不少刑事案件中反映出家長法盲常常伴隨著無知、伴隨著文盲。據一項對5350名青少年刑事犯罪分子調查表明,母親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占82.9%,母親受過高等教育的只占4.5%。家庭是少年兒童生活成長的“搖籃”,如果這個“搖籃”有破缺,便容易影響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滑入違法犯罪之列。從一定意義上講,在新疆沒有廣大農牧民法制意識的增強,就不可能有效地對孩子進行法制教育。新疆也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制社會。
(四)近年來習慣上,在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家長都沒有重視法制教育。多數少數民族家長把法制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內容去理解,認為那是學校的事情,或者把法制教育認為不是必備的知識,沒有把它當作一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內容去學習,甚至還有人認為那是法制部門的事情,跟我有什么相干。可事實真的如此?因為不重視對法制學習的學習,但家長自己遇到事情的時候,不是嚴格地按照法律去解決,反而去追求自己所謂的“辦法”去解決,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目前新疆已投資5000萬元建設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培訓安置中心,幫助獲救助未成年人學習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以利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新疆各地還從源頭預防入手,對救助返回家鄉的未成年人,層層簽訂幫扶責任書。政府建立起符合國情區情的早期村委會(社區)干預機制、行政干預機制、司法干預機制,對于父母不履行未成年人監護撫養責任的,出臺法規建立可操作的刑事責任追究制度和變更、撤銷監護資格制度。
針對上述情況,加強少數民族家長學習法制知識,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讓孩子學法、知法、懂法,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是實現新疆長治久安的前提和基礎。
二、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實施法制教育的對策
新疆少數民族家長應努力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要知道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在新疆少數民族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通過觀看法制教育節目,引導孩子學法。CCTV12頻道、CCTV1頻道等就是目前比較好的法制宣傳頻道,他們用拍案說法、案件偵查、法庭講堂等多種方式,將繁雜的法律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讓你一看就知道,一聽就明白,十分不錯。目前有些中央電視節目還無法轉譯成少數民族語言,這是一大瓶頸和制約。
二是選擇發生在農村和牧區典型案件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知法。孩子還小,正在性格成長期,青春期的沖動讓他們很難以把握自己的言行舉止,可以通過從網絡、報刊、雜志等收集與孩子年齡相近的犯罪案件,讓孩子知道什么是犯法的行為,什么是正當防衛,對法律有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三是創造條件,讓孩子用法。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能夠應用了,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通過用孩子學著解決諸如在學習被同學欺負了怎么辦?在街上見到別人在犯罪時怎么辦?家庭成員被別人欺負怎么辦?等等問題,讓孩子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四是加強引導,把民族傳統和宗教習俗中一些有關遵紀守法故事、寓言講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守法。通過學習引導,讓孩子在生活中守法,不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這對于孩子的將來會有很好的作用。
法治觀念只有深入各族群眾才能從根本上維護新疆的社會穩定、長治久安、民族團結,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三股勢力的滋生和蔓延。新時期下把全疆的法制教育工作和經濟建設、維穩建設共同推進,形成追求高尚、激勵先進的良好社會風氣,保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整個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法》第八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1995年3月18日
[2]《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2001〕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