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剛 李建秀 孫經興 孟高旺
【摘要】我校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按照工作流程、崗位要求并參考《執業中藥師考試大綱》設計教學內容,對中藥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優化,構建了“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編纂實訓教材,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實行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的雙軌制教學模式,對培養“技能型”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校企合作 中藥專業 課程體系改革
【基金項目】山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YBKT2011128)。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248-01
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中藥專業人才,努力探索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我校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圍繞中藥學專業就業崗位所需要技能安排教學內容,逐漸加大實訓內容,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制定針對培養職業關鍵能力的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改革方案。
一、課程體系模塊化
在校企合作、深入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中藥人才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即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專業方向能力和拓展能力,將中藥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為四個模塊,即基本素質模塊、專業素質模塊、專業方向素質模塊和拓展能力素質模塊,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一)基本素質模塊
1.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身心素質,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2.課程設置: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教育、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與安全知識、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學體育、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
(二)專業素質模塊
1.培養目標:依靠職業基礎和職業技能課程,夯實職業基礎和技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技能。
2.課程設置:
(1)職業基礎亞模塊:藥事管理與法規、人體解剖生理學、中醫學基礎。
(2)職業技能亞模塊:中藥鑒定技術、中藥化學技術、藥用植物鑒別技術、中藥資源調查技術、中藥制劑技術、藥用植物栽培技術、中藥炮制技術。
(三)專業方向素質模塊
1.培養目標:根據中藥崗位需求,設定專門化方向,培養在某一特殊或專門的中藥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專長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2.課程設置:
(1)藥用植物亞模塊:資源調查、栽培與養殖、采收儲存。
(2)中藥生產亞模塊:加工炮制、質量監控。
(3)中藥營銷亞模塊:市場調查、營銷策略、銷售技術。
(四)拓展能力素質模塊
1.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課程設置:
(1)營銷能力亞模塊:市場營銷、購銷技巧。
(2)就業、創業能力亞模塊:創業教育。
(3)科研能力亞模塊:實驗技術、文獻檢索、論文寫作。
二、教學內容工作過程導向化
突出“質量至上、確保藥效”的中藥行業理念,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題,以藥用植物崗位群、中藥生產崗位群、中藥營銷崗位群等整體中藥崗位群的三大部分為基礎,構建基于中藥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業課程內容體系。
(一)藥用植物崗位群
包含資源調查、栽培養殖、采收貯存三個工作過程。
1.資源調查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中藥材的地域分布、蘊藏量;技能目標:熟練運用中藥資源調查方法和統計學方法;素質目標:吃苦耐勞、細致、規范。
2.栽培養殖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藥用植物生長規律與環境關系;技能目標:常用中藥材栽培養殖技術;素質目標:科學嚴謹;環保意識。
3.采收貯存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常用中藥最佳采收時間、儲存條件;技能目標:采收粗加工儲存技術;素質目標:認真仔細;質量意識。
(二)中藥生產崗位群
包含炮制制劑和質量監控兩個工作過程。
1.炮制制劑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中藥炮制制劑技術的原理操作規范;技能目標:熟練應用常用中藥材的炮制技術;素質目標:規范嚴謹。
2.質量監控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質量標準;檢測技術原理;技能目標:按2010版《中國藥典》標準,進行質量監控工作;素質目標:嚴格流程,質量至上。
(三)中藥營銷崗位群
包含市場調查、營銷策略、銷售技術三個工作過程。
1.市場調查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市場需求;技能目標:市場調查方法,統計方法;素質目標:協調合作。
2.營銷策略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常用營銷策略;技能目標:根據市場變化,制定相應營銷策略;素質目標:宏觀把握,整體調控。
3.銷售技術知識、技能、素質目標分解
知識目標:常用銷售方法;技能目標:把握消費者心理,達成良好溝通;素質目標:誠信與服務意識。
三、該課程體系主要特點
(一)彰顯中藥行業特征,淡化學科觀念
依據中藥行業特征,將中藥課程體系按藥用植物、中藥生產、中藥營銷三大專業方向素質模塊整合,建立綜合性課程群,利于中藥崗位能力的系統培養,突出中藥專業的整體性、系統性、技能性。
(二)突出素質教育,強化職業道德
將思政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將學生的人文素質、職業道德培養融入到中藥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做到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統一。
(三)強化課程的融合與滲透
按照高職中藥專業人才必備的知識結構對職業基礎課程及職業技能課程進行了優化重組,如將中藥資源學、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鑒定技術、中藥制劑學及中藥應用,融合為《常用中藥生產加工及應用》。
(四)注重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突出能力培養,增加動手實踐實訓時間,讓學生在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基地,如中藥栽培實訓基地、中藥材采集、加工實訓基地、中藥飲片生產實訓基地、中藥鑒定實訓基地、中藥炮制加工實訓基地等六大實踐實訓基地實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技能。
(五)增加選修課,拓展學生能力
增加選修課門類和教學時數,如中成藥、分析化學、常見疾病防治等,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結語
高職高專是面向崗位需求,為社會培養實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需要加強校企合作,才能推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提高人才培養水平。
參考文獻:
[1]袁先雄.高職高專中藥專業校企合作的實踐與思考[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4):5-6.
[2]馮傳平,郭爭鳴,陳斌.基于工作過程與職業標準融通的中藥制劑技術課程建設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2):9-11.
作者簡介:
劉剛(1973-),男,山東煙臺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醫藥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
通訊作者:李建秀(1937-),男,山東濟南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中藥質量控制及中藥資源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