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珍
【摘要】現代教育觀認為:每個學生都可以學習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中的到不同的發展,不同的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不同,只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才能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數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研究學習的成果,正確的要給予表揚、肯定、推廣應用;錯誤的要點撥、引導、剖析錯因;多法的要篩選、論證、多中選優。讓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有個性的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想,為學生的研究學習注入新鮮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素養 ?情境體驗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被人們譽為思維的體操,是人類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而小學數學又是數學學科中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每個學生在生活實踐活動中應用最多的最基礎的知識學科。決定數學應用效果和應用質量的根本的將取決于他們的數學素養所達及的程度,反過來,如果小學生數學素養水平提高了,其在生活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必將有所提高。數學素養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包括:數學基礎知識、數學基本技能、用數學的思想和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數學策略的應用,以及對數字的感覺。換句話說,就是數字在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所獲得的實際意義。筆者就當前數學教育中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提出了一些想法,旨在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實效和數學素養的提高,本文就此問題談些個人的認識。
1、創設情境體驗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數學頭腦”。
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在數學教學中,要巧妙聯系學生生活,創設恰當的問題情景,將數學知識寓于生動活潑的生活情境中,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需要和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現實生活,培養“數學頭腦”。
2、加強“做數學”的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準確把握數學概念。
學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實際感受過的東西。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對把握抽象的數學概念,常常有困難。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設機會,引導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做”數學,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如“認識周長”這節課,我安排了多次感受活動:一是畫一畫,讓學生把自己課前收集的一片樹葉放在白紙上,用筆沿樹葉的邊緣畫一圈。師:你描下的這條線總長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二是摸一摸,數學書封面、課桌面、文具盒蓋面的周長……三是指一指,你還能指一指其他一些面的周長嗎?四是描一描,長方形、圓片、紐扣等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在多次感受之后,學生自然體會出“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把周長的概念納入了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
3、豐富感知體驗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數感。
“小明身高140米”、“媽媽體重50克”、 “文具盒長2千米”等,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學生作業時,常感嘆孩子太差。究其原因,恐怕不是孩子們太差,而是灌輸式教學惹的禍,沒有親身的體驗,切實的感受,怎么能建立起相應的數感。“千克”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看不見、摸不著。在教學“千克的認識”時,我十分重視感知體驗,讓學生自己掂一掂、說一說、數一數、稱一稱……先讓學生一只手掂一掂1千克的東西,再兩只手掂一掂,說說感受。對三年級小學生來說,一只手掂1千克的東西感到很吃力,兩只手掂1千克的東西,感覺有點重,可以承受。再現場稱一稱學生帶來的東西,讓學生了解1千克蘋果有4、5個,西紅柿5、6個,農村孩子自家的草雞蛋201、左右……之后還把電子秤放在班上,讓學生自己想稱什么就稱什么,就連到我們班上課的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都被孩子們請求稱了體重。擁有了這么多可供比對的參照對象和若干感知體驗,發展了學生相應的數感。沒有出現像“媽媽體重50克”這樣的笑話。
4、重視操作體驗有利于發展學生智力。
原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的確,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因此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要多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的機會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研究、發現。如一年級學生在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幾何圖形之后,我設計了一節操作性實踐活動課,讓學生利用七巧板等學具,開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畫一畫,說一說”等系列活動,結果孩子們獨立思考、相互啟發,拼出的圖五花八門,出人意料。學生玩得開心,學得主動、思維得到了鍛煉,想象創新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5、增加“用數學”的體驗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讓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既能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又能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在學過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后,我讓學生各人帶幾個同樣大的紙盒來,創設了一個網上銷售的情境,如果顧客買2盒、3盒、4盒……,你打算怎樣包裝寄出去,所用包裝紙最少?同學們親自擺弄紙盒,各抒己見,合作交流,學習熱情很高。既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又鍛煉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成功的學習體驗能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成功的學習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習主動性。對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點滴進步給予及時肯定,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學困生,當他們的點滴進步得到認可時,更能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激發他們探索、學習的熱情。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注重體驗學習,不但有助于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獲取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體驗中能夠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達到促進學生發展,提高學生素養的目的。
總之,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涵蓋方方面面,在一段時間內關注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是不夠的,學生數學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每位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只有每位教師都把自己看作是與專家、學生及其家長、社會人士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看成擁有現代教育觀念、懂得反思技術、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